事件:2022年8月19日,龙佰集团发布2022年中报:实现营业收入124.23亿元,同比+26.04%;实现归母净利润22.66亿元,同比-6.93%;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1.97%,同比减少2.74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35%,同比减少6.23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19.2%,同比减少5.60个百分点。
其中,2022年Q2实现营收63.45亿元,同比+21.89%,环比+4.38%;实现归母净利润12.02亿元,同比-12.33%,环比+12.98%;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98%,同比减少1.98个百分点,环比增加0.54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35.19%,同比减少10.58个百分点,环比增加0.38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19.95%,同比减少6.44个百分点,环比增加1.54个百分点。
点评:主要产品产销提升,公司营收高速增长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大幅增长,其中实现营业收入124.23亿元,同比增长26.04%,主要受益于公司主要产品产销稳步提升。其中,2022年上半年钛白粉产量达51.74万吨,同比+19.19%,销量达46.91万吨,同比+7.17%;海绵钛产量达1.36万吨,同比+169.05%,销量达1.45万吨,同比+142.62%;铁精矿产量达191.95万吨,同比-3.51%,销量达220.72万吨,同比+11.43%。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2.66亿元,同比下滑6.93%,一方面受原料价格上涨影响,成本端承受较大压力;同时,2022年半年度分摊的股权激励费用致管理费用大幅增加,若扣除这部分,公司归母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仍保持正增长。
分产品看,2022上半年钛白粉实现营收88.88亿元,同增25.05%,环增9.85%;毛利率达34.94%,同比下滑8.78个百分点,环比下滑11.23百分点。铁系产品实现营收13.26亿元,同增5.74%,环增55.03%;毛利率达46.28%,同比下滑5.71个百分点,环比上升2.73个百分点。海绵钛及四氯化钛实现营收9.31亿元,同增56.85%,环增33.17%;毛利率达20.69%,同比下滑7.12个百分点,环比上升2.90个百分点。
2022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达16.80亿元,同比+10.12%。期间费用率方面,公司2022年上半年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达1.59%/9.97%/-0.05%,同比-0.09/+2.03/-1.02个百分点,其中财务费用下降明显,主要系受汇率变动,汇兑收益增加所致。
钛白粉龙头地位稳固,海绵钛产能跃居全球第一公司是全球钛白粉龙头企业,拥有“钛铁矿采选-钛精矿-钛白粉”全产业链,目前钛白粉产能达111万吨/年,其中硫酸法钛白粉65万吨/年、氯化法钛白粉46万吨/年,预计年底可达131万吨/年。公司还拟投资35亿元在四川攀枝花建设20万吨/年氯化钛白粉及钒钪等稀有金属综合回收示范工程,以及投资10亿元在河南南漳建设20万吨/年钛白粉后处理项目,规模和综合竞争力持续增强。同时,公司还拥有“钛铁矿采选-钛精矿-高钛渣-海绵钛”全产业链,近年海绵钛业务快速发展,公司用不到三年的时间通过收购、技改、扩建将海绵钛产能从1万吨/年提高到5万吨/年,位居全球第一,同时具备转子级海绵钛的生产能力。同时,公司正加大人才、技术等储备,组建钛合金项目团队,着手钛合金可行性研究、技术攻关,通过建设年产3万吨高端钛合金新材料项目进入钛合金领域。随着相关项目的逐步落地,公司在钛金属领域的产品结构将持续优化,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
新能源产业全面突破,打造公司二次成长曲线公司在钛白及新能源行业首创“钛锂耦合”发展,钛白粉生产废副产品硫酸亚铁,富余产能烧碱、硫酸、蒸汽、氢气等可直接或间接用于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生产,形成“原料端→磷酸铁→磷酸铁锂”正极产业链,及“针状焦→石墨化→石墨负极”负极产业链。目前,公司已规划建设年产20万吨电池材料级磷酸铁项目、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年产15万吨电子级磷酸铁锂项目、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项目、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其中年产20万吨电池材料级磷酸铁项目(一期5万吨磷酸铁)、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一期5万吨磷酸铁锂)、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项目(一期5万吨石墨负极)已进入量产阶段,预计今年三季度末新增5万吨/年石墨化产能、四季度末磷酸铁新增产能5万吨/年。同时,公司7月13日公告,拟投资25亿元,建设年产3万吨V2O5创新示范工程,同时公司电池材料研究所正在进行钒电池技术研发,储备相关技术,未来公司将根据钒电池市场情况,积极推动钒电池材料产业化。随着公司全面布局新能源产业,相关项目相继达产,公司新能源业务有望为公司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考虑原料价格对成本端带来的压力以及近期产品价格情况,我们对公司2022年盈利预测进行适当下调,预计公司2022/2023/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66、62.60、72.81亿元,EPS为1.87、2.62、3.05元/股,对应PE为
10、7、6倍,综合考虑公司新增产能逐步落地,呈现较高成长性,同时开拓新能源电池材料,扩大业务范围,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情况、新产能建设进度不达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经济大幅下行、技术更替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