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8月 10日,央行发布 2022年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以下6点值得关注:
1) 央行判断我国经济企稳回升,但恢复基础尚需稳固。 二季度我国经济实现正增长,经济处于企稳回升趋势, 但恢复基础尚需稳固,结构性通胀压力可能加大。货币政策巩固经济复苏成果,稳就业、稳物价,稳定经济大盘。
2) 延续不搞“大水漫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调整为“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 一方面,货币政策仍需发力稳增长, Q2报告将“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调整为“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但另一方面, 顾虑明显增多,新增“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提法,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预计未来货币政策不会快速收紧,但也不会有太多增量空间。
3) 流动性保持宽松, 加强信贷支持,落实存量政策工具是重点。 报告延续728政治局会议提法“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 4.25央行全面降准 0.25个百分点,截至 7月央行上缴利润 1万亿。未来主要落实落细已出台的政策,包括 8000亿政策性银行新增信贷、 3000亿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重点发力支持基础设施领域建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
4) 防通胀重要性明显提升,央行预判 CPI 最高突破 3%,结构性通胀压力加大。 专栏 4阐述高通胀形成原因,一是能源转型、供应链重构等因素深刻改变低通胀基础,二是疫情和地缘政治加剧物价波动,三是国内新一轮“猪周期”开启,四是面临能源输入型通胀,五是疫情缓解打通上游向下游传导渠道。 综合判断下半年 CPI 运行中枢抬升,一些月份涨幅可能阶段性突破 3%, 警惕结构性通胀压力。
5) 延续“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平衡”, 判断“高通胀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最大挑战”。 央行研判海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地缘政治、疫情、能源粮食危机等相互交织, 高通胀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最大挑战, 表明对输入性通胀的担忧显著上升。
6) 对于银行业, 强调发挥 LPR 改革效能, 降低银行负债成本,首提“持续缓解银行信贷供给的流动性、资本和利率三大约束”。 在资产端,央行强调发挥 LPR 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2022年 6月,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4.41,较一季度下降 52BP, 为统计以来的记录低点,未来 LPR 降低或仍存空间,提振贷款需求;在负债端,降低银行成本, 权益端,鼓励拓宽银行资本补充渠道,鼓励银行信贷扩张的意愿和能力。当前银行板块静态 PB 仅 0.49,建议关注区域发展强劲、 信贷资源充足、资产质量优异的银行, 关注宁波银行、成都银行。
风险提示: 疫情反复, 房地产硬着陆, 政策对冲力度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