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行业研究 - 正文

建筑建材行业“新基建”系列之四:薄膜电池:BIPV助推产业发展,材料环节最为受益

来源:光大证券 作者:孙伟风,冯孟乾 2022-08-03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复盘薄膜电池发展历史和 First Solar 的成功经验薄膜太阳能电池理论转化效率(基本在 32%+)较晶硅电池(不足 30%)更高,但在竞争过程中,其实际转换效率始终落后。在 1980-1988年和 2004-2019年这两个时间段内薄膜电池市场份额逐步提升,其核心在于制造成本的优势,同时伴随发电效率和使用寿命的持续提升,使得综合竞争力阶段性占优。

目前薄膜电池最主流的方向是碲化镉,First Sola 占据全球 95%的市场份额。总结其成功经验,发现关键因素在于:选择最有前景的技术路径、持续技术进步推动降本增效、友好的生存土壤、坚守现金流底线。

我国薄膜电池实验室理论效率已达国际第一梯队,但产业化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选择合适的路径并找到稳定的应用场景,对于促进产业良性循环至关重要。

而钙钛矿薄膜电池理论转化效率更高,尤其 HJT+钙钛矿叠层电池可进一步提升转换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未来具备较大发展空间。

BIPV 有望带动薄膜电池进入发展快车道,并将来的降本空间持续打开:

BIPV 可利用空间主要集中在屋顶和立面两个方向,屋顶光伏晶硅电池占据绝对优势,但更多采用光伏-建材模块形式,并不是 BIPV 的最终形态。诚然当前应用于屋顶的上述方式是主流途径和经济性最优解。但从城市空间而言,高层建筑立面面积逻辑上大于屋顶面积,意味着如果国家推动超低能耗建筑等路径,建筑立面发电也将是大势所趋和有效补充,而薄膜电池将是建筑立面发电较好的选择。

主要由于:弱光性好;温度系数较小;可满足业主对于建筑物美观和异形的要求,且是典型的 BIPV 最终形态之一。此外,从建筑消防安全角度来看,薄膜电池更小的热斑效应优势应受到格外重视。

我们认为未来薄膜电池的“主战场”将主要在公共设施和商业建筑领域外立面。

经测算,仅在该领域至 2030年全国薄膜电池累计装机空间将达到 38GW,市场空间超 700亿元。

我们以国际当前最先进的 First Solar Series 6组件为例,测算其在建筑立面商业化应用的投资回收周期约为 3.8年,极具吸引力。回收期较短的核心原因,是我们用传统玻璃幕墙建造成本进行了部分抵消,使得增量成本并不高。长期来看,薄膜电池产业链高度集成,原材料成本占比不高,未来仍有很大降本增效空间。

在政策催化下,BIPV 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但从稀缺性及投资价值角度而言,材料环节或优于建造环节,具体如薄膜电池及相关配套产品等领域。

优先建议关注材料板块:推荐洛阳玻璃—已受托管理控股股东凯盛集团的部分碲化镉、铜铟镓锡薄膜电池资产,未来有望继续深耕薄膜电池领域。建议关注金晶科技—TCO 导电膜玻璃作为钙钛矿、碲化镉薄膜电池上游关键辅件,具有较高技术壁垒,公司在该领域技术已处于国内领先,并投产国内首条产线。建议关注旗滨集团、南玻 A—积极拓展光伏领域业务,超白浮法未来有望加快向薄膜电池领域应用。

其次考虑建筑施工板块,但弹性和价值量或稍弱:建议关注中国建筑兴业、江河集团—国内幕墙领域领军企业,具备更强的施工能力以满足 BIPV 的设计和施工要求,正在加大与薄膜电池企业合作力度,未来或受益于产业发展红利。

风险分析:政策推进不及预期;下游接受度不及预期;技术进步不及预期;行业标准出台不及预期。





相关附件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太阳能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