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行业:多方冲击致“内忧外患”困境,改革升级寻破局之路短期来看,疫情反复仍为线下经营恢复期内最大扰动因素,从 2022上半年疫情对物流的影响看出,疫情“局部爆发”造成线上销售同样难以“独善其身”。但随着城市对突发疫情的适应性增强,疫后恢复时间缩短叠加补偿性消费动力足,我们认为疫情冲击后的修复有望形成窄幅上行态势,不宜过度悲观。越过短期,我们认为更应关注零售行业在中长期维度上的变化与坚持。透过供需拆分,可以看到行业在承压背景下仍存机遇与挑战,关键在于如何突破自身桎梏,更好地迎合并创造需求。
(1)需求端:Z 世代逐渐成为消费主力,需求多样化的同时淡化对各层级品牌的固有印象,国潮消费、兴趣消费等应运兴起。
(2)供给端:a.传统零售:受线上挤压急需转型,路径可选但不局限于“零售+服务”、全渠道建设、切入品牌端等等;b.电商平台开始布局线下渠道,提升消费体验感,逐渐向非标品类渗透。
有税业务:转型升级改善业态结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线下渠道:公司以奥特莱斯、购物中心 2种业态为核心,进行门店拓展。
2021年,分别实现营收分别为 16.07亿元(+30.53%)、20.61亿元(+19.79%),分别占公司零售业务营收的 12%(+3pct)和 16%(+1pct)。
收入增长除了疫后修复外,与公司线下转型升级息息相关。公司聚焦品牌与服务双维度,品牌方面,加强与重点品牌资源对接,提升运营效率;
服务方面,创新服务管理,发挥引流作用,优化客户体验。线上渠道:
公司开通了微信、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多个入口,通过线上商城、短视频与直播带货等运营模式触达消费者,提高转换率和复购率。2021年公司在微信私域和抖音公域直播场次合计 2478场,观看量 1164万人次,实现线上销售超 10亿元。
免税行业:市场空间潜力巨大,行业竞争持续优化空间:
(1)口岸免税是国内主流免税渠道,2019年口岸免税店市场规模为 342亿元,占比为 68.3%。由于疫情影响出入境, 2020、2021年口岸免税店市场规模分别为 57亿元(-83.3%)、19亿元(-66.7%),后续随着疫情可控,出入境政策逐步放宽,有望实现较大反弹。
(2)离岛免税:2020.7离岛免税新政实施,叠加疫情爆发限制出入境加速消费回流,离岛免税销售额放量增长,2021年达到 494.70(+80.0%)亿元。
后续随着疫情修复带动旅游业复苏,以及海南岛加快自贸港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有望带动离岛免税持续增长。经测算 2024年离岛免税销售规模有望达到 1440~2208亿元。
(3)市内免税:市内免税政策限制较多,制约了市内免税的发展,2021年市内免税规模约 6亿元,占比为 1.2%。2020.3国家出台市内免税支持政策,随着后续市内免税政策进一步落实,我国市内免税市场有望释放巨大潜力。竞争格局:中免 凭借先发优势形成了规模壁垒,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免税物流配送体系,建立了直采渠道,竞争优势显著,2021年中免国内免税市占率 86.0%。
为了鼓励免税行业适度竞争,国家新发免税牌照,并放开了离岛免税经营资质,免税运营商在规模、流量、效率等方面竞争加剧。
免税业务:内部+外部资源协同,助力免税业务发展公司发挥自身产业链资源与集团资源的协同作用:
(1)公司有望将有税业务上积累的位置优势、品牌资源、运营能力迁移到免税业务:①位置:
公司百货、购物中心门店占据北京、武汉、成都等热门城市核心商圈,有望布局免税业务;②品牌资源:公司与全球众多知名零售品牌商形成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搭建了自营业务市场化采购运营管理体系,有望打造独特的免税品类供应链,形成差异化的商品力。③运营:
公司持续强化线上运营能力的建设,整合线上线下系统,公司有望在免税业务上复制全渠道经营模式,同时打通会员体系,为免税业务引流。
(2)控股股东资源丰富赋能免税业务: 2021.9北京环球影城正式营业,预计每年为通州带来 1200万人次客流量。首旅集团通过首寰投资间接控股北京环球影城,公司有望在北京环球影城布局市内免税业务。
公司主要通过合资获取外部资源:公司与海南橡胶合资成立免税公司,海南橡胶背靠国资委,控股股东海垦集团“地产+旅游康养+仓储物流”资源丰富,有望协同免税业务发展。
投资建议短期来看,百货转型效果显著,购物中心、奥特莱斯、专业店、超市等业态持续拓展,叠加线上渠道多触点引流,有税业务有望稳定增长;长期来看,免税门店逐步落地,凭借有税业务竞争优势、控股股东赋能、合资方资源优势,免税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 EPS 分别为 1.16、1.25、1.35元/股,对应当前股价 PE分别为 20、19、18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局部地区疫情反复;免税业务进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