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据Wind,当地时间6月10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经济数据显示,5月美国CPI同比增长8.6%,高于市场预期,并创下近40年以来的最高纪录。持续高企的通胀水平加大了外界对于美联储加速进行加息缩表的预期,6月、7月加息50个基点已成定局,甚至不排除一次性加息75个基点的可能性。
点评:当前美国经济形势好于上轮周期,本轮加息缩表节奏更快、规模更大,加息缩表或对工业金属价格产生短期抑制。美联储上轮加息缩表周期之前,美国经济复苏情况不及预期,通胀也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整体节奏较慢,时间跨度较大,从2013年12月最初开始收紧货币政策,实行Taper,到2017年10月开始缩表,前后总共经历了近4年时间。而本轮周期中为了应对不断加剧的通胀压力,美联储明显加快了政策实施的速度,从实行Taper,到加息落地,再到开始缩表,仅仅经过了半年。
此外,在上轮加息周期中,美联储总共9次加息,每次加息规模均为25个基点;而本轮周期在第二次加息中就已经实施了50个基点的加息,而根据CME期货利率市场的预期,在2022年内接下来的5次议息会议中,美联储均可能选择每次加息50个基点。对比来看,本轮加息的速度和规模均远超上轮。
缩表方面,上轮周期中,美联储在两年内将资产负债表规模从4.5万亿美元缩减至3.8万亿美元,缩表规模约15%;而根据美联储当前的计划,在本轮周期中,他们预计会在三年内将目前约8.94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规模缩减至5.9万亿美元,缩表规模约为34%,动作力度明显高于上轮周期。上轮美联储加息周期中,加息落地后金属价格反弹回升。上一轮美联储加息周期为2015年12月17日至2018年12月20日。首次加息之前,市场情绪受对潜在加息的预期影响,整体信心不足,各类金属的金融属性受到压制,价格普遍呈下跌趋势。实际加息一年后,由于加息情况符合之前市场预期,利空出尽,市场情绪回温,各类金属价格也普遍上行。短期预期充分有助于抵消负面影响,加息缩表周期已正式开启,长期工业金属基本面较强的金属在利空出尽后仍有上升空间。基于历史数据,美联储紧缩政策的实行对金属价格的负面影响主要发生在靴子落地前的预期阶段。本轮周期节奏更快,带来的市场恐慌情绪持续时间相对更短,而且市场整体对未来的一系列加息缩表操作已产生充分预期,因而后续价格受到的影响可能相对较小。随着全球疫情防控形势的逐步好转和下游行业需求的复苏,我们仍然长期看好以低库存+产能供应刚性强+需求新动能切换为核心特征的铝价维持高位。
黄金价格并未受太大影响,或将继续受益于避险情绪。从3月份美联储开始实行加息以来,黄金价格虽然小幅回调,但总体仍然呈上升走势。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预期不明朗、地缘政治冲突不断的环境下,投资者基于避险情绪持有黄金的意愿较强,未来或仍将对黄金价格形成支撑。
■事件:据SMM,韩国LG新能源在印度尼西亚的镍加工厂破土动工。该公司将建造一座价值35亿美元的冶炼厂,每年可生产15万吨硫酸镍,还将在巴塘园区建设一座耗资24亿美元的工厂,每年生产22万吨前驱体和4.2万吨阴极。这将为其位于西爪哇工业城镇卡拉旺的200吉瓦时电池工厂提供主要原材料,价值36亿美元。除此之外,LG新能源总裁LeeBang-Soo表示,该公司将与印尼国有矿商AnekaTambang(Antam)在9月签署一项协议,共同投资东部Halmahera岛一座3亿美元的镍矿,以生产1600万吨镍矿石。
点评:镍资源为高镍三元核心原料,印尼镍资源禀赋优越,终端积极布局一体化产业链以平抑供应链风险。据USGS,2020年全球镍矿总产量为251万吨,其中印尼占全球总产量31%。2021《GN96条例/新矿业法规》取消外资股比限制,中国公司等外国投资者现在可以收购并持有一家印尼矿业公司100%股份,在投入生产后第15年才开始将矿权减持给印尼方。这将极大促进中国投资者对于收购印尼矿业公司的积极性。
镍项目开发加速,价格中枢回落有望改善高镍电池性价比,提升高镍三元渗透率。据我们梳理,2022年新增MHP与高冰镍产量分别为12/16万吨,当前不锈钢产业恢复低于预期,而新能源需求边际好转程度不及镍中间品放量速度,据钢联镍豆及镍粉占硫酸镍原料的使用比例已从2021年的平均45%降至仅有18%(2022年5月)。随着更多镍中间品项目在下半年放量,新能源对纯镍需求或被逐渐挤出,纯镍转宽松累库,价格进一步下修。事件:5月国内汽车及动力电池产销数据出炉,各类品种产销情况较上月均有所增长。
点评:据中汽协,5月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92.6万辆和186.2万辆,环比分别增长59.7%和57.6%,同比分别下降5.7%和12.6%。与4月相比,5月国内疫情形势好转,多地政府及时采取措施促进制造业复工复产,确保了汽车行业的有效生产。同时,为推进稳经济,国务院发布放宽汽车限购、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了人们对于汽车的消费热情。新能源汽车方面,5月产销分别完成46.6万辆和44.7万辆,同比均增长1.1倍,产销均恢复高速增长趋势。具体来看,5月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4.1/32.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倍和93.9%;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2/10.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8倍和1.6倍;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5.4倍和10.4倍。三大类品种产销均保持高速增长,其中纯电动汽车较上月增长最多,而燃料电池汽车则在与上年同期对比时增速最为显著。据中国动力电池联盟,5月中国动力电池产量与装机量分别为35.6/18.6GWh,同比分别增长157.9%/90.3%,环比分别增长22.8%/39.9%。
新能源汽车需求的持续释放及汽车生产端的复苏带动了动力电池的持续稳定增长。其中,三元电池装机量为8.3GWh,同比增长59.0%,环比增长90.3%;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10.2GWh,同比增长126.5%,环比增长15.1%。
正极材料方面,据SMM,5月三元材料、磷酸铁锂、锰酸锂、钴酸锂总产量分别为46433/57806/3510/5888实物吨,同比分别+40.15%/+111.28%/-57.33%/-18.45%,环比分别+1.42%/+23.42%/+7.41%/+3.79%。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宏观经济大幅波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