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行业研究 - 正文

石油化工行业每日原油:OPEC~10国5月增产计划达标,欧盟保险禁令加大俄罗斯出口压力

来源:信达证券 作者:陈淑娴 2022-06-01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新闻:

1、路透调查发现,因沙特和伊拉克供应增加,加上受停产打击的尼日利亚产量部分反弹,受增产协议约束的 10个欧佩克成员国 5月产量为2473万桶/日,较 4月增产 28万桶/日,与增产计划基本一致,为自 2月以来首次达标。欧佩克+将于周四开会,预计将继续执行现行的增产协议,尽管俄乌冲突后油价飙升。该协议要求所有欧佩克+成员国在 5月份增产 43.2万桶/日,其中约 27.4万桶/日由协议涵盖的 10个欧佩克产油国分担。调查发现,由于不受增产协议约束的利比亚和伊朗石油产量下降,因此 5月欧佩克总产量增加 17万桶至 2876万桶。

2、国际能源署署长比罗尔:石油市场在夏季可能会变得紧张,柴油、汽油或煤油供应会出现瓶颈,尤其是在欧洲。

3、据华尔街日报:消息人士称,作为制裁方案的一部分,欧盟将禁止为运输俄罗斯石油的船只投保,保险禁令增加了欧盟石油进口禁令对俄罗斯的压力,交易员和船主表示,此举将阻碍俄罗斯向亚洲出口石油。

我们认为:

1、OPEC+联盟内部出现分化,2022年增产目标实现难度较大。沙特和阿联酋具有增产能力,但是希望维持高油价,拒绝加快增产速度。我们预计伊拉克可以完成今年 1-9月增产配额,但 9月增产结束后剩余产能有限。而对于俄罗斯、安哥拉、尼日利亚等国已经出现多次增产不及目标甚至产量下降的情况,想增产却无力增产。

2、中长期看,沙特、阿联酋和伊拉克的产能增长需要长达 5年时间。伊拉克计划到 2027年底将原油产能从 480万桶/日增加至 600万桶/日,沙特计划要 5年从 1150万桶/日增加至 1300万桶/日,阿联酋计划 5年从400万桶/日增加至到 500万桶/日。每个产油国都面临自然减产,需要有投资以保持产量不变,还需要加大投资以实现产量增长,但现在金融机构在全球许多油气项目提供资金方面犹豫不决。我们认为,OPEC 国家生产成本低,高油价下激发了加大投资生产的意愿,但传统油田开发生产周期长,每年新增供给量有限,难以解决近几年原油供应紧缺问题。

3、对于不参与减产联盟的 3个 OPEC 成员国,利比亚近 3年从战争中逐步恢复,原油产能和产量随之提升,但剩余产能几乎用完。委内瑞拉在过去 5年内的产能由从 300万桶/日急速下滑到 50万桶/日,这主要受美国制裁、国内政治及经济压力影响,上游资本开支几乎为零,增产能力非常有限。委内瑞拉可作为一个在没有资本开支情况之下,产能衰减速度的典型证明。伊朗目前拥有剩余产能 100万桶/日,我们认为如果伊朗制裁被 解除,会加剧短期油价波动,但不能改变原油供应长期紧缺的趋势。

4、2021年,60%左右的俄罗斯原油出口依靠海运方式。在俄罗斯对欧盟原油出口中,通过海运方式实现的出口量占比 68%。在俄罗斯对中国原油出口中,通过海运方式实现的出口量占比 50%。海运是俄罗斯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出口的最重要方式,但海运需要涉及多个环节,一方面是运输的船只,其次是银行开信用证和保险公司开保单等,俄罗斯原油海上出口更易受制裁影响。若欧盟禁止为运输俄罗斯石油的船只投保,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俄罗斯在全球范围内的石油海运贸易。

5、今年 2季度是全年原油需求淡季叠加中国疫情影响原油需求出现下降,在供需缺口有所缓解的情况下,油价一直在 100美元/桶以上,海外成品油价差持续扩大。进入 6月,随着消费旺季的到来,欧美夏季出行高峰到来,石油市场尤其是成品油供应紧张局面得到有效改善的可能性仍是较低。叠加中国疫情好转原油需求恢复,俄罗斯产量和出口下降逐步显现后,油价向上通道将再次打开。

产能周期引发能源大通胀,继续看好原油等能源资源的历史性配置机会。我们认为,无论是传统油气资源还是美国页岩油,资本开支是限制原油生产的主要原因。考虑全球原油长期资本开支不足,全球原油供给弹性将下降,而在新旧能源转型中,原油需求仍在增长,全球将持续多年面临原油紧缺问题,2022年国际油价迎来上行拐点,中长期来看油价将长期维持高位,未来 3-5年能源资源有望处在景气向上的周期,继续坚定看好本轮能源大通胀,继续坚定看好原油等能源资源在产能周期下的历史性配置机会。

风险因素:全球新冠疫情再次扩散的风险;新能源加大替代传统石油需求的风险;OPEC+联盟修改增产计划的风险;OPEC+产油国由于产能不足、增产速度不及预期的风险;美国解除对伊朗制裁,伊朗原油快速回归市场的风险;美国对页岩油生产环保、融资等政策调整的风险;全球 2050净零排放政策调整的风险。





相关附件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