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公布4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与社会融资规模数据统计报告。详细数据将文末图表,以下是我们对4月金融数据的点评。
4月份新增社融显著低于预期,创阶段性极值。3月底以来,上海等多地疫情持续升级,我们对4月数据的心理预期也随着时间推移逐步降低,但实际数据仍然比我们已经降低的心理预期更低。4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总量数据创出阶段性极值。如果把一年各月分为社融的大、中、小月三个等级,那4月是一个传统的中等月份,本次4月数据甚至低于最小月2月,几乎成为我们观察的近三年各月新增社融之最小值。4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仅9102亿元、仅小幅高于2020年2月,而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仅3616亿元、低于2020年2月成为近年来最低。虽然新增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表外融资同比少减,以及股票融资与政府债券同比多增,但相对于人民币贷款的少增仍显得微不足道,与人民币贷款可比性较强的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以及企业债券同比亦少增。
本次疫情影响的释地域特征能很大程度上解释4月份社融数据受冲击大于武汉疫情时期这一事实。4月,深圳、广州疫情防控仍在收尾阶段,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对疫情前仍受到较多限制;上海疫情处于爆发阶段,社会面管控非常严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很大影响;北京4月下旬开始出现小范围疫情持续至今,企业生产经营也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几座城市为代表的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重量级经济圈生产经营均受到不同程度溢出的影响。从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来看,2021年,江浙沪、京津冀、广东三个区域社融规模增量占全国省份总和的28%、10%、13%,合计占比超过50%,因此,这三个地区同时受到影响意味着超过50%的社融或多或少受到负面影响。
房地产市场惯性下滑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低迷释对解释4月社融极值同样重要。2020年2月,武汉疫情爆发,当时全国范围内的疫情管控要严于当前上海疫情造成的全国范围内的社会面管控,何况2月存在春节这一季节性因素、相对4月是一个小月,因此,我们认为,疫情因素并不能单一地被用以解释4月数据弱于2020年2月数据的事实。实际上,至少当下房地产市场的惯性下滑以及已于一季度显露出来的实体经济需求不足这两个因素对解释4月社融极值同样重要。4月依旧低迷的房地产融资和销售数据以及已于一季度企业贷款增量暴露的结构性问题可以佐证这一点。
但尽管房地产宽松政策在逐步加码,但4月政策效果尚不明显,房地产贷款同比大幅少增拖累社融。房地产融资方面,根据中指研究对样本企业的统计,2022年4月房地产融资同环比均减少,信用债、信托融资、ABS等可观测数据环比均下降,三者合计环比下降13.8%,同比则大幅下降48.6%,这些融资对房地产银行贷款融资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因此我们预计4月份房地产银行贷款增量仍然较弱。拿地数据业可以侧面印证我们对4月房地产银行贷款融资数据较弱的判断,据中指研究对TOP50样本开发商统计,4月拿地金额同比下降59%。销售方面,4月TOP100开发商销售额同比继续大幅下降(降幅58%),与4月居民住房贷款同比大幅少增(同比少增4022亿元,环比则出现年内的第二次下降)相互印证。
非金融企业融资需求不足进一步体现。非金融企业融资需求不足的问题已经在一季度的社融数据中暴露,1、3月份,社融增量数据虽然乐观,但主要是票据融资与短期贷款同比明显多增所致,中长期贷款同比仅维持当量,2月社融增量数据则较弱,其中,中长期贷款则明显少增。4月,在疫情冲击下,企业贷款需求脆弱性暴露,单月同比由多增转为少增,短期贷款冲力不再,市场抱有期待的中长期贷款同比也明显下降(同比少增近4000亿元),只有票据融资依然保持同比多增的势头(同比多增约2400亿元)。
与社融增速与M2增速背离,反映资产端堵点较多。与社融增速走低(社融存量增速下行0.4个百分点至10.2%,人民币贷款增速下行0.6个百分点至10.7%)形成鲜明对比,4月份M2增速则明显提升(环比提升0.8个百分点至10.5%),M1增速也有小幅提升(环比提升0.4个百分点至5.1%)。4月M2增速的提升一方面是由于去年同期基数为阶段性低点,另一方面或是由于财政靠前发力(本月财政性存款同比大幅少增)、财政存款对企业和居民部门存款的分流效果明显低于去年。考虑到低迷的社融增量,料4月贷款派生存款对M2的贡献偏弱。社融增速与M2增速的背离反映出当前资金供给与融资需求存不对称,说明当前资金相对充裕,但资产投放出现了较多的堵点,与前文所述融资需求不足及投放节奏受到影响相互印证。
在社融数据明显改善最早或出现在5月之后。上海疫情爆发以来,各类积极政策不断加码,货币政策依然保持以我为主的定力保持相对宽松,越来越多的城市为限购政策松绑,财政政策加快发力。政策发挥效果仍需要一定时间,5月金融数据或仍面临压力。5月已经过半,目前生产经营所受的负面影响依然很大,社融数据的明显改善或最早出现5月之后。
投资建议。于银行而言,4-5月贷款投放数据料不理想,贷款规模的增长将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银行资产配置或向资金市场和债券市场有所倾斜。
随着积极政策的不断加码,银行资产端收益率有一定下行空间,但考虑到存款利率在监管引导下亦下行,我们认为银行净息差相对稳健。从监管的视角来看,当前银行业面临资产质量下行压力加大、银行净息差处在低位、且中小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承压的局面,这种情况下保持银行净息差相对稳定也有很强的必要性。资产质量方面,4-5月份疫情冲击下中小企业贷款、按揭贷款以及信用卡贷款还款能力或受到一定负面影响。上市银行各类型头部银行资产质量指标位于近年最佳,这类银行拨备垫厚实,有能力应对不良生成压力且保持不良率的稳定,部分资产基础较弱的银行不良率或面临上行压力。我们建议关注区域经济发达、资产质量优异的区域性银行。
风险提示:银行资产质量大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