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线加速、美线维持,淡季运价持续高增。本周SCFI欧洲/地中海环比+27.2%/23.5%,美西/美东维持3880/4708美元/FEU的高位。
运价的三个阶段:1)需求休克式下滑验证龙头运力管理纪律性,运价止跌回升。疫情爆发陆续冲击中国、欧美进出口贸易需求,面对集装箱贸易量大幅下滑,头部班轮公司展现出步调高度一致的运力管控措施,通过退租、停航进行运力闲置,及时的运力控制保障了航企较高的舱位利用率,SCFI自5月起逐步回升。2)美线需求超预期引起供需错配,运力虹吸下全球运价梯度上涨。6月起“中国供应全球”叠加欧美疫情爆发进口需求增加;同时基于对疫情的悲观预期,班轮公司对H2运力投放谨慎,引发“缺船”下的供需错配,航企加速运力投放仍难抵需求的超预期,且船舶投向运价高涨的美线导致各区域运力陆续紧张,形成美线-欧线-南美、非洲、东南亚的运力虹吸效应,各区域市场运价梯度式上涨。3)集装箱流转闭环打破+港口节点积压,加剧供需错配推涨Q4运价。在原有贸易模式下,集装箱由中国出口欧美,一部分空箱返回、一部分通过欧美与其他国家间贸易,经由各洲返回中国,但疫情导致的欧美出口下滑打破流转闭环,箱量来往不平衡。另一方面,欧美停工停产造成码头工人、集卡司机短缺,港口效率下滑导致集装箱积压,低周转下有效运力供给进一步紧张,Q4淡季运价依旧高增长。
高价持续的三个参考指标:当前市场普遍预期高运价至少持续至明年春节前后,从集装箱半年左右造箱周期角度来看,明年初箱子周转或逐步缓解,从欧美复工复产角度来看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我们认为三大指标具备跟踪参考意义:1)舱位利用率,当前上海港-美线、欧线舱位利用率基本满载,美线返程约30-40%;2)准班率,港口周转恢复后准班率预计将回升;3)港口船舶动态,根据国金创新数据中心统计,墨西哥湾、欧洲地中海地区集装箱船总位移指数10月起呈现下滑,反映港口流转缓慢,与Q4美线运价维持高位、欧线加速涨价的情况基本符合。
格局改善的三个体现:本轮行业兼并整合后经历低硫油、贸易摩擦、疫情三轮系统性风险,格局改善逻辑日趋强化:1)运力管控纪律性,体现为面对系统性风险时航企主动调节运力平抑运价波动的能力增强。2)运力扩张的自律性,上周IMO会议明确2030年全球船队碳强度比2008年减少40%,对未来贸易需求低增速以及环保监管的担忧抑制船东运力扩张意愿,而龙头公司财报对远期利润率的明确指引同样限制其运力资本开支。3)差异化竞争与产品分层,从同质化低价竞争到差异化竞争,班轮公司端到端服务、数字化建设的背后是不仅仅是效率提升、业务丰富,更多是提供差异化的一站式集装箱综合物流服务,产业链延伸至内陆运输后的综合利润率提升,平滑盈利波动。同时龙头公司正在寻求产品分层,法国达飞轮船(行业第四)近期密集推出客户细分层次产品SEAPRIORITY系列,以及盐田到洛杉矶12天服务(类似以星航运电商快船),提供保舱保柜、优先上船、放箱等优质服务。此外,疫情加速美国线上渗透和BOPIS(BuyOnlineandPickupinStores)等消费习惯形成,集运产品的中高端分层高度契合跨境电商的增长。
投资建议
短期高运价下业绩高增,中期格局改善、盈利中枢上移,推荐:中远海控。
风险提示
全球经济超预期下滑,价格监管,部分航企大规模运力扩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