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二醇迎来产能周期,未来的价格中枢在哪里?2020年上半年以来,疫情影响下需求端聚酯消费大幅下滑,叠加成本端原油价格的坍塌,我们看到乙二醇现货一度跌到3200元/吨的历史最低点,虽然近期原油期货已经有了大幅回升,临近“金九银十”,终端聚酯的开工率也修复到85%的水平,但是和原油关联度较高的乙二醇现货价格在3800元/吨以下的位置止步不前。
我们的理解是随着国内煤制乙二醇技术的进步和集中投产,以及海外低成本产能的冲击下,乙二醇行业从2019年开始就已经迎来了较为过剩的局面,根据普氏能源的数据,2019年底全球乙二醇产能为3810万吨,超出全球需求10%-15%,而随着恒力(180万吨)、浙石化(75万吨)、中化泉州、中科炼化和古雷石化等国内一体化配套项目产能的释放,以及一再延后的煤制乙二醇项目(湖北三宁、建元煤化、河南龙宇等)的落地,再加上美国、沙特、伊朗、马来西亚和墨西哥等数套海外项目的投产,未来两年乙二醇供给端每年都会有10-15%的增量,而根据ICIS 的预计,终端需求可能需要1-2年才能完全恢复,产能过剩加剧的局面决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乙二醇都将处在成本定价的阶段。那么对于市场比较关心的华鲁恒升煤制乙二醇(50万吨)和卫星石化基于乙烷原料的乙二醇项目(132万吨)的盈利能力,后期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1)成本端原油价格的波动对成本曲线的影响;
(2)需求端的复苏程度,这决定了边际成本的位置。随着全球经济的重启和油价的继续复苏,我们认为4300-5200元/吨将是未来乙二醇更为常态的价格区间,当然价格重心将在较多时间内倾向于贴近区间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