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生活渐复苏,Q2业绩超预期。Q2公司外卖业务收入达到 145.44亿元,同比增长 13.2%,环比 Q1大幅增长 53.2%,新业务受益于线上消费及避免人群接触催生的两轮出行及分散出行需求,Q2单季收入 56.34亿元,连续两个季度超过线下消费为代表的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同比增长 22.1%。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 Q2实现营业收入45.44亿元,同比仍下滑 13.4%,但降幅已较 Q1的 31.1%收窄 17.7个百分点。Q2单季公司整体实现收入 247.22亿元,同比增长 8.93%,净利润 22.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152%,经调整净利润 27.18亿元,同比增长 82%,,为上市以来单季最好水平。
外卖业务快速恢复并大幅增长。外卖复苏领先于餐饮及堂食复苏,美团 APP 2020年 5月活跃用户规模达到 5217万人,美团外卖微信小程序 2020年 5月活跃用户规模达到 9935万人。Q2单季公司餐饮外卖交易金额达到 1088亿元,环比 Q1大幅增长 52%,同比 2019年 Q2亦增长 17%。通过公司促销活动及商家在疫情后的线上化营销需求,二季度美团外卖新上线品牌商家数量同比增长超过 110%,在线营销服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 62.2%。我国餐饮外卖有望在 1-3年内达到万亿级市场,同时以“到家经济”为代表的零售外卖发展迅猛,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场景为外卖服务提供广阔增长空间。公司目前外卖业务收入是阿里巴巴的 2倍多,在外卖市场快速发展中占据核心优势。
到店业务缓慢复苏。公司在各城市促消费行动中深度参与,通过与当地政府合作,以及协助品牌商家策划营销促销活动等,进一步增加商家的平台粘性,同时引导并满足消费者对价格、卫生、安全等消费要素的需求,线下供需双受益,到店业务 Q2单季佣金及在线营销服务收入分别环比增长 74.8%和 29.6%。酒店方面,通过“酒店+X”计划,帮助高星级酒店拓展景区、文创、餐饮、婚宴、零售等非住宿产品,扩大高星级酒店收入,提升消费者用户体验,高端酒店收入贡献实现同比增长,低星向高星转变战略显示成效。
新业务布局拓展经营边界。借助庞大的商家及消费者流量,美团在ToB及ToC端均有多样化布局,积极拓展业务边界,“Food+Platform”战略不断落地。
生鲜及电商:多种商业模式的尝试与探索。公司旗下生鲜零售业务主要品牌包括“美团买菜”、“菜大全”、“美团优选”、“团好货”等,全面覆盖一、二、三线城市及下沉市场,以自营、平台、社区等多种商业模式进行尝试与探索。疫情期间“美团买菜”4个正常运营站点销量全部上涨,客单价也同步提升。2020年 8月“团好货”上线美团 APP,进军电商业务,对标“聚划算”、“拼多多”等社交电商品牌,旨在将庞大的商家与消费者流量充分应用形成业务闭环。
出行:共享单车持续增长,战略投资造车新势力。公司于 2018年收购共享单车品牌摩拜单车,并逐步升级为“美团单车”品牌,Q2单季新品牌替换了约 150万辆旧品牌单车,同时推出超过 29万辆电动单车,目前美团单车处于市场竞争头部。共享单车市场保持增长,同时用户对涨价并不敏感,公司作为共享单车头部企业将持续享受行业红利。美团 APP 是美团单车骑行的唯一入口,通过单车引流吃喝玩乐业务需求。2020年 7月,公司投资理想汽车,看好新能源车未来发展及其与配送的协同金融及商家服务:充分发挥流量资源优势。美团在金融领域的布局始于 2016年 9月收购钱袋宝,通过直接申请、收购、入股等方式先后获得支付、小贷、银行、保险经纪 4类金融牌照,“场景+金融”模式初成,核心优势在于美团外卖及大众点评掌握了绝大部分商家及消费者流量入口,通过流量引流及流量粘性培养商家金融习惯及用户支付习惯。在 B 端商家服务领域,为不同商家的不同生产活动环节提供信息化管理平台,提升商家粘性的同时,对中小商家助益较多,有助于公司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积极拓展。
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我们看好公司在餐饮外卖领域的龙头地位,供给端商家及需求端消费者保持快速增长,未来引流至新业务,有望带来边界拓展的发展空间及业绩弹性,预计公司2020-2022年 EPS 分别为 0.60、1.41和 2.55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 分别为 382.44、163.45和 90.39倍。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或加重风险;市场竞争激烈导致毛利率下滑风险;
新业务拓展不达预期拖累公司整体业绩风险;品牌形象及舆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