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宏观研究 - 正文

宏观经济点评:“每周三问”系列(六),流动性三问三答

来源:开源证券 作者:赵伟,杨飞 2020-08-31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一问:近期流动性环境趋紧的影响因素?8月初以来,货币市场利率明显上涨,R001一度上涨至2.40%,R007上涨45BP至8月25日的2.59%。流动性趋紧,或与银行超储率过低下,政府债券供给放量等有关。6月银行超储率只有1.6%、创2018年以来同期新低,地方债和国债大规模发行,及结构性存款压降等,或导致超储率进一步下降;8月前3周地方债和国债净供给达1.08万亿元、远超7月的0.5万亿元,挤压二级市场流动性。

央行操作可以帮助缓解银行资金压力,但非银资金状况也影响整体流动性环境。

8月初以来,央行加大逆回购投放、超额续作MLF 等,补充银行流动性;但非银机构资金依然较为紧张,包含非银机构的R007高达2.59%,高于仅代表存款类机构DR007的2.21%,而基金、券商等非银机构参与质押回购占比超过50%。

二问:近期货币政策操作,如何理解?近期央行重启14天逆回购投放,主要平抑资金波动、平滑滚动续作压力,并非类似2016年下半年“收短放长”引导去杠杆。2018年以来,14天逆回购多用于春节、季末等跨期;也有非跨期使用的情况,例如2018年4月、5月和7月,主要用于平抑债券供给等带来的资金波动。当前面临问题是,企业通过低成本融资购买结构性存款等进行空转套利,而类似2016年金融机构过度杠杆行为较少。

流动性尚不具备持续收紧的宏微观基础,但防风险重视度提升等,决定短期流动性较难出现进一步宽松。当前整体需求偏弱、就业等压力较大,微观层面企业尚处于报表修复阶段,决定了货币流动性环境尚不具备持续收紧的基础。随着经济进入修复通道,资金空转、违规套利等,使得当局对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视度提升,更加注重货币政策的“精准导向”,如何引导资金流向实体成为当前政策重心。

三问:未来流动性环境如何演绎?年内来看,政府债券供给、结构性存款压降等因素,仍可能对流动性产生影响。

未来4个月,地方债新券供给约1万亿元、或集中在9月发行,国债还要净供给约1.8万亿元。如果按照结构性存款规模压降至2019年底的2/3以下推算,8-12月结构性存款或至少压缩3.8万亿元,其中中小银行或至少压缩约2.3万亿元。

财政存款投放等,或有助于平抑资金波动;但中小银行和非银流动性分化,仍可能阶段性导致流动性边际趋紧。随着季末、年底临近,银行资金压力进一步加大,降准补充银行流动性的必要性上升;公开市场操作、财政存款投放,或有助于缓解资金压力。然而中小银行,不仅结构性存款收缩压力大,同业存单到期续发压力也较大。银行负债承压,对非银资金融出减少,或阶段性导致流动性易紧难松。

风险提示:金融风险累积导致政策出现重大调整;广义财政支出不及预期。





相关附件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