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升级、政策发力,危废市场景气度提升: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升以及政策监管加强,危废处理需求得到进一步提升,处理能力的缺口再一次放大。2017年全国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量4043.42万吨,同比增长43.20%;全国危险废物处置量2551.56万吨,同比增长58.90%;我国危险废物处理能力仍存在较大缺口,达到870.87万吨。随着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获通过,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且全国推出危废专项整治三年行动(2020年4月启动至2022年12月结束),后续处置需求有望大幅增加。
提标周期将至、市场兼并热度持续:74%危废来自于工业,危废的处理方式主要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处理为主,填埋能力是危废处理的核心环节。2018年,全国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经营单位核准收集和利用处置能力达到10212万吨/年(含收集能力1201万吨/年);2018年度实际收集和利用处置量为2697万吨(含收集57万吨),资质利用率仅为26.4%。目前危废资源化、无害化在危废总产量中的占比约为60%、40%。而行业整体壁垒较高,包括技术、资金以及资质。
危废处置以第三方治理为主,资源化、无害化与水泥窑协同处置并存,具备轻资产、利润率高的运营特征:我国的危废处理以第三方治理为主,危险废物经营企业通过许可证的方式获得经营权,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颁发的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经营许可证共3220份,收集和利用处置能力达到10212万吨/年。纵观目前危废企业治理方式,其中资源化、无害化与水泥窑协同处置三种方式并存。我们聚焦高能环境、东江环保以及海螺创业,与环保其他模式对比,危废处置具备轻资产、盈利能力高的特点,具体体现在毛利率(40%以上)、roe以及现金流等指标。
回归资本市场,危废处理行业上市公司及新三板公司关注标的:全市场看危废企业,东江环保为行业龙头、规模体量最大、总危废经营资质超过190万吨/年。A股方面,高能环境(603588.SH),采用工程总承包+投资建设运营两轮驱动业务,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东江环保(002672.SZ&00895.HK)大力发展无害化处置业务,危废龙头优势显著。港股方面,海螺创业(00586.HK),依托海螺水泥、发展水泥窑协同处置,轻资产扩张,ROE水平保持高位。新三板危废公司众多,聚焦在不同业务,新荣昌整体规模体量以及成长增速较为突出,公司规模与A股、港股公司相比偏小,受益于行业景气度维系高增长。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行业增速不达预期;疫情带来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