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完善疾病防控体系和预警系统,关注医疗信息化建设“补短板”相比以往年度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安排,2020年下半年工作安排更强调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尤其强调“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我们认为,新冠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我国基础医疗投入不足的问题,文件中强调的“完善医防协同机制,强化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职责”,需要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投入,需要医药“新基建”补短板。我们根据2019H1医疗信息化中标数据估算,2019年中国信息化市场规模至少有270-300亿元,在电子病历、数据互联互通方面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建议关注院内信息化系统建设和院外数据互联互通投资的增长节奏。
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关注分子诊断、疫苗行业投资机遇文件强调“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加大疫苗、药物和快速检测技术研发投入”。
我们认为,2020年新冠疫情增加了国家对分子诊断的重视程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快速检测和疫苗研发体现出医疗体系的资源调动能力和科研水平,是重点攻关方向。我们建议关注具有分子诊断技术、产品、渠道优势的行业龙头如凯普生物等,高端医疗设备龙头如迈瑞医疗等,及疫苗研发龙头如智飞生物等。
完善药品耗材采购政策,关注市场化、国际化竞争下药械产业升级文件明确“有序扩大国家组织集中采购和使用药品品种范围,开展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试点”,“促进科学合理用药”。我们认为,市场化、国际化改革窗口期,药械产业升级产业链有望成为未来短、中、长期的投资主线。
①药品方面,我们认为,2018年首批集采以来,部分品种以价换量,加速原研替代和集中度提升,市场化导向的供给侧改革倒逼仿制药企转型升级。2020年第三轮全国集采在即,我们提示关注外资/原研市占率相对较高、过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市场空间相对较大的品种中标情况,如卡培他滨片、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结合上两轮全国集采中标情况,我们认为过评企业数量较多的品种可能存在较大的价格压力。从公司的角度看,建议关注恒瑞医药、海正药业、信立泰、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等公司在此轮集采中的中标情况。从中长期成长空间上,我们建议关注仿制药行业具有技术壁垒的替代空间和成本优势主导的替代空间。
②器械和耗材方面,我们认为,单价较高、资源消耗占比较大、易于标准化的医用耗材品类,后续有可能逐步纳入带量采购体系。高值耗材降价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挤压价格水分,回归价值医疗,进口替代趋势或将加速。
风险提示政策不确定性风险;产能、新品拓展、开发不顺利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