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5.8%,降幅比1—2月份收窄4.7个百分点,疫情对消费的影响持续,但随着复产复工进行,消费处于复苏态势。除粮油食品生活必需品继续维持高增速以外,饮料、通讯器材、中西药品、文化办公用品都实现了6%以上的同比增长。餐饮、服装、家用电器、金银珠宝等可选消费受疫情持续冲击,3月零售同比仍然大幅下降。
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力控制,稳增长、保就业成为接下来政府着力的方向,大力发展国内市场消费将成为拉动经济引擎的重要手段。目前各地顺利开展复工复产,餐饮、文旅等逐步恢复营业,国家发布促消费政策,多家百货商超推出优惠,居民消费或迎来“报复性反弹”。但与此同时,本次疫情对全国经济的影响尚未完全显现,消费者收入承压,目前我们更加看好必需消费增长的确定性机会。
投资要点:
? 3月社零同比降幅收窄,显示消费复苏态势。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450亿元,同比下降15.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8.1%),降幅比1—2月份收窄4.7个百分点。显示随着疫情控制和复产复工进行,消费处于复苏态势,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 除了餐饮、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3月同比降幅较2月扩大,其他品类同比较2月均有好转。3月份,餐饮收入同比下降46.8%,降幅比1—2月份扩大3.7个百分点。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同比下降34.8%,降幅比1—2月份扩大2.6个百分点。按商品零售品类分,具备刚性需求的消费品类社零数据保持增长,包括粮油、食品、饮料、中西药品、文化办公用品、通讯器材类、日用品类零售同比实现正增长,其他同比均下降,其中文化办公用品、通讯器材类零售同比从2月的下降反转至3月份的正增长,显示这两类为复工复产带来的刚性需求增长。
? 按零售渠道看,超市和网上零售表现较好。1—3月份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的超市零售额同比增长1.9%,百货店、专业店和专卖店分别下降34.9%、24.7%和28.7%。
3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下降0.8%,降幅比1—2月份收窄2.2个百分点。其中超市零售保持增长主要与餐饮消费从餐馆转向厨房导致的生鲜购买需求提升有关。
? 风险因素:疫情回流风险,经营风险,政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