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结论后小康时代,我国进入人均GDP 一万美元迈向两万美元的发展阶段。
名义增速告别高增长高波动,传统自上而下分析框架开始失效,经济发展的趋势性力量将显著大于周期性力量,股市行情的趋势性机会将大于板块轮动机会。后小康时代,重点关注集中度提升、科技创新、消费升级带来的趋势性方向投资机会。
投资方法论:从周期性波动到趋势性方向传统自上而下框架的逻辑根基就是“周期主义”,名义经济增速的波动(经济周期),产生上市公司的盈利周期以及对应的市场涨跌和板块轮动。名义经济增速向上的过程中,上市公司整体盈利周期向上,这时我们应该大盘看多,同时选择周期、金融等顺周期板块;名义经济增速向下过程中,上市公司整体盈利周期向下,此时一般大盘看空,同时选择消费、医药、公用等逆周期板块。这套方法论的最大逻辑,就在于其假设是总量需求变化是影响企业盈利弹性的最大变量。
而在人均GDP 一万美元之上阶段,名义经济增长的总量增速和波动降低,是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我国也不会例外。这意味着总量需求对于企业盈利的影响力会大幅下降。因此,从投资上讲,未来我们将从“周期主义”转向“趋势主义”,要去探寻那些对于企业盈利和股市有重大影响的趋势性方向变量。从国际股市的发展经验来看,未来的阶段中,板块的“趋势性机会”要显著大于“板块轮动”的机会。
后小康时代的趋势性变化方向后小康时代,一些新的趋势性变化正在逐渐形成,一是经济总量增速放缓、波动幅度下降,这也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二是经济增速放缓过程中,市场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竞争”,这将加速行业集中度的提升,龙头企业的规模效应和溢价会愈加凸显;三是随着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科技创新得到重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结构更加高级化;四是消费升级,新旧动能转换下,消费将代替投资支撑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向服务化社会转型。
投资策略:大消费时代中,短期关注流动性变化我们正进入一个新的大消费时代。当前我国已经走过了重工业时代,地产周期正在下行,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消费在经济中占比抬升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性方向。告别了名义增速的高增长高波动,经济发展的趋势性力量也将逐渐大于周期性力量。在这样的发展规律下,后小康时代,可以重点关注集中度提升、科技创新、消费升级带来的趋势性方向投资机会。
流动性拐点也是下半年最值得关注的一个变化。从历史经验看,流动性驱动的行情,往往起于流动性宽松,终于流动性拐点。目前尚未出现流动性收紧的迹象,当前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将继续对权益资产价格形成支撑,赛道长、盈利(分子)稳定性以及成长性的价值会更加突出,我们继续看好消费、医疗、科技等板块。
风险提示经济增速下行,行业景气度下降,居民消费意愿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