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2019年年度报告,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75.55亿元,同比+36.39%;实现归母净利润26.35亿元,同比+30.51%。公司同步发布2020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78.25亿元,同比+26.85%,实现归母净利润3.44亿元,同比-29.79%。
2019年公司各业务板块均实现较好增长,强者恒强逻辑延续。2019年,公司饲料业务实现营收166.89亿元,同比+9.53%,实现饲料销量490.05万吨,同比+15.75%;食品加工业务实现营收19.05亿元,同比+36.32%。
高纯硅料销售6.38万吨,同比+233.89%,新投产硅料产能成本已降至4万元/吨,同时产品质量优势显著;随着海外产能逐步退出,公司在该领域优势不断强化,目前运营产能为8万吨,在建7.5万吨,2019年高纯晶硅及化工实现营收51.79亿元,同比增加56.11%。太阳能电池业务实现收入122.71亿元,同比+60.56%;实现销量13.33GW(其中单晶逾10GW),同比+106.92%,毛利率20.33%,目前公司产能约为20GW,随着眉山项目、成都金堂项目未来逐步落地,公司将显著增强高效光伏电池领域生产能力。光伏电站业务,实现电量销售16.70亿度,同比+102.99%,实现营收10.93亿元,同比+76.19%。
2020年新冠疫情是公司经营的主要变量。公司2020Q1业绩受国内疫情影响较多,此外海外疫情导致2020Q2光伏产业链需求放缓且价格下跌,甚至未来或引发供给侧出清;若2020Q3全球疫情好转,则光伏产业需求将逐步恢复,故需持续跟踪疫情情况;我们看好光伏产业未来,且技术降本、产业链优胜劣汰也是行业的主旋律,公司在新技术的布局和成本端的优势有利于长久发展。
维持“买入”评级。鉴于新冠疫情已经影响2020年Q2海外光伏需求,且产业链当前亦处于降价阶段;我们基于2020Q2需求受损、Q3疫情逐步好转需求恢复的关键假设,下调2020-21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0-21年归母净利润为27.94/33.82亿元(原值为37.68/44.60亿元),新增公司2022年归母净利润41.66亿元,20-22年对应EPS为0.65/0.79/0.97元,当前股价对应20年PE为20倍;考虑到当前股价已经阶段性反应了疫情负面影响,光伏需求恢复后,产业链将恢复正常状态;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疫情超预期显著影响光伏需求甚至造成全球经济衰退;光伏产业链供给过剩,价格战愈演愈烈,盈利水平下降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