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期后行业销量承压,产品降价拖累盈利
公司业绩预告对应2019Q4归母净利润6.00~14.47亿元,中位数10.24亿元,同比增长1.44%,环比下滑24.8%;扣非归母净利润6.33~12.58亿元,中位数9.46亿元,同比下滑17.28%,环比下滑17.5%。 2019年过渡期后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幅度较大,具体包括:国家补贴较2018年平均下滑幅度超过50%、非个人购买按0.7倍补贴、除公交车外其他车型取消地补等,导致过渡期后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承压,2019Q4行业产量同比下滑幅度超过30%。补贴退坡造成的压力向中上游传导,动力电池售价下降对公司盈利水平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市占率再创新高,中游龙头地位稳固
根据GGII数据,2019年公司动力电池装机量达32.31GWh,对应市占率51.79%,较2018年提升10.52pct,作为中游动力电池龙头地位稳固,强者更强的局面更为突出。
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大致维持在7~8%的水平,考虑公司市占率超过50%,研发支出的体量远超竞争对手,竞争对手想要在技术层面实现赶超存在较大难度。
积极布局中上游,开发新技术实现降本,毛利率有望触底回升
为了巩固成本优势、保证原材料供应,公司积极向中上游布局:1)9月2日公告与子公司广东邦普成立合资公司生产正极材料;2)10月21日公告增资认购Pilbara 8.24%股权。
公司积极开发新技术,在提升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同时实现降本:1)在2019年法兰克福车展上推出CTP高集成动力电池开发平台(Cell to Pack),新技术取消模组,空间利用率提升15~20%,零部件数量减少40%,能量密度提升10~15%;2)811电池已实现批量交付,随着出货量和良品率提升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
叠加电池材料成本下降的影响,公司毛利率有望在2020年触底回升。
投资建议
公司将持续受益于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1)作为国内动力电池龙头市场地位稳固,市占率屡创新高,盈利能力竞争对手无法企及;2)积极拓展海外客户,目前已经与大众、宝马、戴姆勒、现代、捷豹路虎、标志雪铁龙、沃尔沃等一线车企开展合作,未来成长确定性高。 维持公司2019-21年的EPS1.94/2.41/2.95元的盈利预测不变,参考可比公司,同时考虑到公司作为行业内绝对龙头的估值溢价,给予2020年55倍估值,上调目标价至132.55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低于预期;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发生重大改变导致竞争格局变化;动力电池价格战;原材料价格出现异常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