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减隔震行业龙头,未来将形成全国性布局。公司是国内建筑减隔震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形成了以建筑隔震咨询及隔震设计为引导,建筑隔震产品为核心,并提供隔震产品安装指导、更换、维护的全周期产品服务体系。公司成立之初立足于云南,未来随着行业标准的趋严,公司的全国性布局或将迎来收获期。
地震灾害严重,减隔震技术是防震领域的先进技术。20世纪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居各类自然灾害之首,我国位于地震多发区,具有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的特点。新型减隔震技术是通过设置缓冲结构显著吸收地震能量的方式达到以柔克刚的效果,相比于通过增加建材用量来增加建筑强度的传统抗震技术,减隔震技术具有已被验证的技术可靠性及更加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复盘行业发展,我国减隔震行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日本是减隔震建筑应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的国家,复盘日本减隔震行业发展,可以发现代表性大地震推动了其减隔震技术的渗透和发展,目前日本市场已进入相对稳定阶段。我国的建筑减隔震行业于汶川地震后进入快速发展期,截至2017年,全国累计建成减隔震建筑达5119栋,在各省市自治区几乎都有应用。
“政策驱动+标准约束”立法有望全面带动市场需求。2019年10月,司法部已完成《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的意见征集工作,其中明确规定“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新建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机构、应急指挥中心、应急避难场所等公共建筑应当采用隔震减震技术”。未来随条例立法的落地和行业标准的趋严,建筑减隔震技术有望在全国实现大范围推广应用。
“产品+服务”构筑护城河,全国布局迎接景气新周期。公司已形成全流程闭环服务体系,承担了国内主要的大型示范性项目,竞争优势显著,市占率领先。同时,公司根据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划分积极进行战略布局,未来将逐步形成以首都圈、长三角、新疆和珠三角等区域为代表的全国性布局,为拥抱减隔震行业的快速发展做足准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83亿元、5.57亿元和8.8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2亿元、1.25亿元和2.02亿元,EPS分别为1.02元、1.57元和2.52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63X、41X倍和26X。考虑到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和立法有望落地带来的广阔市场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立法进度不及预期;募投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市场占有率下滑;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