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3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月份通胀数据。2018年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9%。其中,城市上涨3.0%,农村上涨2.7%;食品价格上涨4.4%,非食品价格上涨2.5%;消费品价格上涨2.5%,服务价格上涨3.6%。1-2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2.2%。2018年2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7%,环比下降0.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4.4%,环比上涨0.1%。1-2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4.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4.8%。
点评:
核心观点:CPI涨幅超出市场预期,CPI指数仍将维持在高位,但还不会对货币政策造成重大影响。CPI和PPI的剪刀差缩小,有利于下游企业盈利增速的回升。CPI指数仍将维持在高位,但大幅上行缺乏基础,货币政策难以受到影响。虽然有春节因素的扰动,但新涨价因素依旧强劲。今年春节在2月份,而去年在1月份,春节“错月”致使2月份的对比基数相对较低,对CPI数据的扰动较大。Wind数据显示,2018年1-6月份,CPI的翘尾因素分别为0.81、0.97、1.30、1.23、1.34、1.49,剔除春节时点异常的扰动因素,2月份实际物价涨幅依旧比较大,且未来几个月翘尾因素仍将存在,通胀水平仍将处在高位。从2017年6月份开始,在经济增速企稳后,内需恢复,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对中下游企业形成了传导效应,通胀压力显现。未来几个月,经济增速面临下滑压力,且近期大宗商品价格回落,通胀缺乏大幅上行的基础。从我国近二十年的货币政策执行情况来看,CPI与存款准备金利率和利率的调整时间点存在比较明显的关系。当CPI处于快速上行阶段时,例如2003年-2005年、2006年到2007年、2009年到2011年,一旦CPI向上突破2%,存款准备金将会提升,一旦向上突破2.5%,利率将会上调。但当CPI处于区间波动,没有明显的快速上行趋势时,例如2012年-2014年,即使利率短期向上突破3%,央行也可能不会采取提准或加息措施,货币政策并未大幅度转向。2018年上半年CPI大概率是在3%以内的波动,并不会形成明显的上升趋势,央行采取加息或提准的可能性不大。但通胀的上行会对央行货币政策造成压力。
CPI与PPI剪刀差缩小,有利于非周期性行业的表现。从2017年10月份开始PPI指数逐步回落,但CPI(剔除1月份异常值)在2017年11月份开始连续回升,CPI与PPI的剪刀在逐步缩小,且在最近几个月出现了加速的迹象。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方面,从2017年6月份开始,在经济增速企稳后,内需恢复,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对中下游企业形成了传导效应,CPI开始企稳回升。另外一方面,供给侧改革已经进入第二阶段,快速去产能已经告一段落,叠加需求侧受到经济增速回落预期的影响,上游原材料价格开始松动,近期有快速回落的迹象。CPI和PPI的剪刀差逐步缩小,有利于中下游企业盈利的改善,包括成长股和消费股在内的非周期性行业在未来几个月将会有更好的表现。
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虽然2月份CPI已经接近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3%的目标值,但并未达到3.5%的警戒阀值,且3月份CPI大概率会小幅回落,货币政策还没有转向谨慎的必要。因此,短期个别月份通胀率的快速上升不会对股票市场的风险偏好形成压制,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相对有限。
风险提示:金融业去杠杆超预期、物价水平上涨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