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6%,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年末制造业生产有所放慢,但依然达到年均值水平,稳中略降。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为54.0%和53.4%,分别比上月回落0.3和0.2个百分点,生产需求虽双双回落,但仍高于年均值。在生产和市场需求保持稳定扩张的同时,企业采购意愿增强,采购量指数为53.6%,为年内次高点。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新旧动能加快转换。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3.8%,持续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进出口稳步增长,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为51.9%和51.2%,分别比上月上升1.1和0.2个百分点,制造业外贸持续向好。本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62.2%和54.4%,连续两个月回落后有所回升,分别高于上个月2.4和0.6个百分点,其实石油、化学、黑色等行业涨幅明显。本月PMI企稳至年内均值水平,稳中略缓,经济运行仍较平稳。
经济回升+效益改善,将带来未来股市的持续向上行情,但受货币偏紧持续、短期经济前景忧虑上升,以及周期、资源品上涨动力减弱影响,短期市场仍将维持一段时间的犹豫期。经济效益回升成共识情况下,金融市场的调整仅是波动而已,未来股市的缓慢向上趋势将延续。货币紧平衡和经济“底部徘徊”格局下,债市收益率并不存在大幅抬升的基础。但由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的变化,准备金市场的利率基准在抬高,这直接导致了货币体系利率水准逐步抬高,债市压力仍存。央行元旦前推出的临时降准将在春节前后得到使用,叠加元旦后实施的力度颇大的普惠金融结构性降准,新年后的资金紧张态势料将显著改善,资本市场也将迎来反弹窗口期。
12月PMI回落至年均值,市场需求端持续释放,带动了企业采购意愿增强。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成果显著,化解过剩产能的目标也得以稳步推进,工业结构不断优化。我们坚持认为,投资仍然是第一增长动力,过去市场对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存在忧虑的原因是房产投资的下降,以及政府债务风险上升制约了政府主导基建投资的增长。实际上2016年以来,PPP签约率提高带来的基建投资增长,以及2017年国家的大力扶持与规范,已经开始显现抵消房产投资回落之势。我们认为,投资稳中趋升应该是大概率事件,经济将延续稳中向好的态势,稳的主基调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