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评级调整概况: 与 2018年同期相比, 2019年 1-8月主体评级调整企业数量有所下降,但主体评级下调企业数量占主体评级调整企业总数量比例大幅度提升,反映出产业债发债主体整体信用资质有所下降。
主体评级上调情况: 2019年 1-8月,共有 100家产业债发行人主体评级或展望被上调了 114次。 在 100家主体评级被上调的企业中, 房地产行业有16家,是被上调企业数最多的行业,其次是建筑装饰和钢铁行业,分别有10家和 8家; 企业性质方面,延续了 2018年同期以国有企业为主的态势;
广东省有 19家企业主体评级被上调,是上调个数最多的省份(直辖市),其次是江苏和北京。在 114次主体评级上调中, 上调前主体评级最多为 AA+评级, 有 53次, 其次为 AA 评级, 有 52次; 中诚信国际上调次数最多,达到22次。
主体评级上调原因分析: 盈利能力增强是 2019年 1-8月产业债发行人主体评级上调的主要原因, 在 83次有信评报告的主体评级上调中,有 61次上调出于营收增速提升,有 36次出于盈利空间改善。 从公司性质来看, 除了盈利能力增强外,国有企业还主要受完善产业链/多元化发展和规模效应/垄断优势加强,以及行业受政策支持/景气度提升的影响,民营企业还主要受研发等核心竞争力增强、资产负债率降低和完善产业链/多元化发展等因素影响。
从行业类型看, 除了盈利能力增强外,强周期上游企业完善产业链/多元化发展的较多,强周中期上游企业受行业受政策支持/行业景气度提升影响的较多。
主体评级下调情况: 2019年 1-8月,共有 89家产业债主体评级或展望被下调 165次。 在 89家主体评级被下调的企业中, 主体评级被下调最多的为机械设备行业,有 9家,其次是非银金融和商业贸易行业,均有 7家; 企业性质方面,延续 2018年同期以民营企业为主的态势; 广东省和北京市下调个数最多,分别有 13家和 12家。在 154次主体评级下调中, 下调前主体评级最多为 AA 级别, 有 43次,其次为 AA+级别, 有 25次; 联合评级下调次数最多,达到 43次。
主体评级下调原因分析:债务压力增加和流动性风险加剧是 2019年 1-8月产业债发行人主体评级下调的主要原因, 在 85次有信评报告的主体评级下调中,有 44次评级下调出于债务压力增加,有 44次评级下调出于流动性风险加剧。不同性质企业、 不同类型行业主体评级下调主要影响因素及不同评级机构主要关注因素基本相同,即债务压力增加、 流动性风险加剧和盈利能力减弱。
债项调整概况: 与 2018年同期相比, 2019年 1-8月债项上调次数下降, 债项下调次数上升。 上调前债项评级以 AA 和 AA+评级为主, 下调前债项评级主要为 AA、 AA+和 A+及以下评级。债项上调和下调的主要原因均主要为相应主体评级调整。
风险提示: 1) 经济下行超预期,发债主体收入及盈利下滑,债务压力增大; 2) 金融去杠杆持续推进,产业债发债规模和节奏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