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信用分化依然较为明显,信用债违约仍在继续。新增违约主体虽仍以民企为主,但也有小部分国企首次在债券市场发生违约,那么国企的信用基本面是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我们以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数据(剔除银行、非银金融行业),观察国企和民企 2019H1的基本面都有什么新变化。
中报反映的国企和民企基本面
企业营业收入方面, 上市国企和民企营收增速同比均放缓,国企的营收增速首次超越民企。
从盈利空间和期间费用率角度来看,国企期间费用率同比有所下滑,但由于销售毛利率的下滑导致盈利空间收窄,而民企期间费用率同比上升,盈利空间进一步收窄。
从 ROE 来看,国企和民企的 ROE 同比均下滑。 进入 2019年,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国企和民企的盈利水平同比均出现下滑。
从偿债能力方面来看, 国企和民企负债率同比均有提高,值得注意的是民企负债率继续新高, 达到 2008年来最高水平,上行趋势明显。
国企和民企的流动比率近年来呈现分化态势,国企流动比率上行趋势明显( 2019H1与 2018H1相比基本持平),而民企流动比率则进一步下降, 反映了民企短期偿债能力有所恶化。 此外国企和民企已获利息倍数同比下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企和民企的长期偿债能力有所恶化。
国企和民企的自由现金流均为负值,但民企的自由现金流同比有所好转。
从筹资性现金流来看,上市国企和民企的筹资性现金流净额均处于近十年以来较低水平。
风险提示
政策传递的信号积极,但需要注意政策传导的时滞,以及警惕政策效果不及预期;市场对低等级民企的偏好尚未扭转, 营商环境与市场主体期待还有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