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资源枯竭城市?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针对主体资源因各种原因而无法继续大范围开采 ,导致主导产业衰退的一类资源型城市。 目前普遍的看法是,可使用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当初测定总量 70%以上或以当前技术水平及开采能力能维持开采时间不足设计年限 1/4的城市就可将其称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1) 产业结构单一,难以及时开发可替代产业;( 2) 经济发展动力不足,政府财力薄弱;( 3) 失业人员增加,社会矛盾突出;( 4) 资源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资源枯竭型城市有哪些? 为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国家在 2008年、 2009年、 2011年, 分三批确定了 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 (县、区),中央财政将对这 69座城市提供财力性转移支付,同时,根据《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确定了大小兴安岭林区 9个县级单位也参照执行资源枯竭城市财政转移支付政策。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及财政状况如何? 资源枯竭背景下产业艰难转型,叠加近年来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影响, 资源枯竭城市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状况难言好转, 2017年、 2018年 GDP 或一般预算收入增速出现过负增长现象的达 32个, 其中,连续 2年增速为负的城市有 14个, 综合来看,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仍以第一、二产业为主,少数产业布局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城市其经济增长不甚理想,以第三产业为驱动并取得较好经济和财政收入增长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仍极为稀缺,转型之路任重道远。
资源枯竭型城市相关的城投债怎么看?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特殊性质无疑加大了当地城投企业的信用风险,在其转型过程中, 建议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三产占比及其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作用,若第三产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资源型产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说明城市的转型相对成功,但后续仍需要关注其新经济增长点的可持续性。我们梳理了相关城市涉及的城投债券,从评级调整、 GDP 增速、一般预算收入增速、募投方向、国开证券或国家开发银行作为主承销商或债券监管人几个角度进行了筛选,综合考虑了资源枯竭城市城投债的投资风险和机会。
风险提示: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困难,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