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名义GDP增速走低、减税降费规模扩大,收入端压力已经显现,下半年财政支出力度的保持取决于实际赤字情况。本文从实际赤字和财政赤字的概念出发,对19年实际赤字空间作出测算,供投资者参考。
相较于财政赤字而言,实际赤字虽然不是官方的财政统计指标,但却能更好地度量财政收支之间的真实差额,反映当年积极财政的发力情况。
2015年起,为了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积极财政逆周期调节的政策需求上升,实际赤字远高于财政赤字,在财政赤字率低于3%的情况下,每年实际赤字率都超过3%,2018年达到4.2%,高出财政赤字率(2.6%)1.6个百分点。
从流量角度观察,每年中央稳定调节基金资金使用规模不大,该科目主要作为预算平衡的残差调整项,并非财政结余的主要来源,和每年财政积极程度关系不大。
自2015年起,政府性基金预算超收部分向一般预算调入成为常态。按照75%的调出资金比例假设,我们估计2016-2018年间,地方政府性基金分别向一般预算调入2,684亿元、6,267亿元、6,248亿元。
相比于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规模较小,但是无论中央还是地方支出预算,调出资金和结转资金的信息披露都很清晰。 参考财政部官方公布值和每年新增结转资金量的假设,我们重新估算了地方结转结余资金余额。2017年底预计为9,463亿元,2018年底降至5,823亿元。
今年积极财政关注点:一是4.38%的实际赤字率能否实现,二是从广义财政的角度看,财政支出空间有多大。
我们根据预算草案安排情况,测算了2019年广义口径下的财政支出规模和增速。相比于2018年14.07%的广义支出增速,基准情形下(土地收入增速3%),19年广义支出增速下降至11.14%,如果土地收入下滑30%,预计广义支出增速仅为0.4%,积极财政的效果明显低于预期。考虑到一季度无论公共预算支出还是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前倾效应”十分明显,市场需要关注下半年财政支出对于经济支撑作用大幅减弱。
风险提示:1)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财政支出不及预期;2)土地出让金收入大幅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