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行业研究 - 正文

银行业:当我们谈论银行资本时,我们在谈论些什么

来源:安信证券 作者:黄守宏 2019-01-25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巴塞尔协议奠定了银行业资本管理的基石。自巴塞尔协议Ⅰ于1988年诞生后,几经监管与风险的猫鼠博弈,先后升级为巴塞尔协议Ⅱ(2004年)、巴塞尔协议Ⅲ(2010年初版,2017年终版),不断夯实后危机时代全球金融监管体系的地基。终版的巴Ⅲ将于2022年开始实施,在资本工具合格标准、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资本底线要求等方面做出较大改进,引导未来三五年资本监管优化方向。

资本充足率是我国资本管理的核心。2012年基于巴Ⅲ(2010年初版)制定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为我国现行的资本管理办法,2018年末结束过渡期。在沿用巴Ⅲ中的三大支柱(资本监管、监督检查、市场纪律)和标准法、内部模型法并立规则的同时,我国尤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监管对象,并在沿用一级资本充足率8.5%国际要求的情况下,额外提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要求0.5pc至7.5%。 同时我国亦随行就市,不断优化监管规则:一是充实资本充足率的分子端,引导创新型资本工具,如优先股、可转债、永续债的发行;二是配合政策导向,优化分母端风险加权资产(RWA)的计量,例如下调债转股后股权的信用风险权重;三是构建识别、监管和处置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制度性安排。后续,预计也会参照巴Ⅲ终版,做出相应调整。

损失吸收能力(TLAC)是针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提出的额外要求,核心在于危机中金融机构能以“内部纾困”代替“外部援助”。TLAC的监管标准包含了最低总损失吸收能力和最低杠杆率两项,并分国际通行的第一支柱和各国自主的第二支柱两层次要求,第一支柱又分两个阶段达标。我国将面临TLAC考核的主要有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最早应于2022.1.1(或2025.1.1)前达到TLAC/RWA不低于16%,杠杆率不低于6%。目前尚有较大融资缺口,后续经营成本或会抬高。但伴随相关政策出台和自身盈利积累,达标压力有限。

我国上市银行中短期普遍面临的问题,仍是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偏低对信用扩张的边际约束,尤其是考虑到后续将对系统重要性银行提出附加资本要求。通过外源权益融资的筹备时间长、审批难度大,且在估值底部时市场接受度低。即便可以依靠大股东,但鉴于银行体量庞大,该资金需求对大股东而言也是重大挑战。故虽然正在进行中的资本补充计划不少,但基本以二级资本债、优先股和可转债为主,对核心一级资本的补充较为有限。最终,银行还需提高自身盈利能力,依托内部收益留存,夯实资本充足水平。

风险提示:1、资本补充计划进展缓慢,监管要求达标压力大;2、银行经营成本抬高,削弱盈利能力。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