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货币化,又被称为财政赤字货币化,或者通俗叫作“直升机撒钱”,简单说就是央行通过印刷(发行)货币方式为政府债务提供融资。
债务货币化在历史上主要应用过三次,分别为日本、德国、加拿大。从历史看,实施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国家,初期的确实现了较高的经济增长,但由于高度依赖财政扩张,最终都以高负债率和恶性通胀收场,教训十分惨痛。
21世纪以来,日本、美国、欧元区等经济体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二级市场(交易市场)购买存量国债(付息且为到期还本的国债),这一做法可以看作债务货币化的广义形式。一般来说,只有在利率等常规工具不再有效的情况下,货币当局才会采取这种极端做法。从政策效果看,存在较大差异。
我国不存在实行直接进行债务货币化的法理基础。债务货币化一般作为政府解决经济困境被迫实施的终极政策选择,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采取这一操作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都不具备。
12月公共类债券发行情况:1)国债:发行规模回升,利率波动增加;2)政策性金融债:发行量减少,发行利率小幅下降;3)地方政府债:置换窗口重启,发行规模小幅回升;4)城投债:发行规模小幅回升,借新还旧为主要用途,整体发行利率回落,利差走阔。
风险提示:财政收入增速大幅下滑,财政支出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