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批复指出,总体规划是雄安新区发展、建设、管理的基本依据,必须严格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对此,我们点评如下:
点评:
总体规划建设,将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
雄安新区是继深圳、上海浦东之后的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批复指出,总体规划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同时,批复还提出,雄安新区建设要打造优美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绿色低碳之城等。根据批复,雄安新区建设,将坚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刚性约束条件,将雄安新区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2018年4月发布的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也指出,新区规划建设,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生态城市布局。“生态”和“绿色”已经成为雄安新区规划发展的关键词,伴随新区建设的逐步推进,当地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治理需求有望加速释放。
强化白洋淀生态整体修复和环境系统治理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位于河北雄安新区中部,其承担着维持区域生态平衡、泄洪蓄洪的重要功能。此次批复指出,要强化白洋淀生态整体修复和环境系统治理,建立多水源补水机制,逐步恢复淀区面积,有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确保淀区水质达标,逐步恢复“华北之肾”功能,远景规划建设白洋淀国家公园。白洋淀处于雄安新区核心位置,同时也是构建“水城共融生态城市”的核心水系。但目前白洋淀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2016年其9个常规监测点位水质为Ⅳ类-劣Ⅴ类,并呈轻度富营养化。加快白洋淀生态修复是雄安新区发展的必然要求。伴随雄安新区建设推进,由白洋淀修复带来的水环境治理需求有望持续释放。根据河北省相关规划,“十三五”期间,白洋淀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投入将近250亿元。
雄安新区位于京津冀腹地,区域间接拉动效应值得关注
批复指出,雄安新区要打造优美自然生态环境。雄安位于京津冀腹地,其优美生态环境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京津冀区域总体环境的改善。作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设立和建设雄安新区,必然要求加快京津冀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构建生态一体化,京津冀环境治理有望迎来全面升级。批复也指出,雄安新区建设要推动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根本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严守土壤环境安全底线,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雄安。因此,从京津冀协同的角度看,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有望加速包括大气、流域等环境污染治理需求的释放并带动生态环境保护投入的增长,其间接拉动效应所带来的环保市场将具备想象空间。
投资策略
此次的批复有望进一步加快雄安新区的建设进程,伴随雄安新区建设推进,当地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治理需求有望加速释放。另一方面,作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举措,雄安新区的设立或将推动京津冀环境治理全面升级,其间接效应同样值得期待。雄安新区建设,将给环保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具备区位优势、深度参与京津冀生态环境治理的相关环保上市企业或最受益,建议关注碧水源(300070.SZ)、首创股份(600008.SH)、创业环保(600874.SH),先河环保(300137.SZ)和启迪桑德(000826.SZ)。
风险提示: 1)新区建设进度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