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布2018年三季报,1-9月实现营业收入22.8亿元,同比增长10.5%;
实现归母净利润2.7亿元,同比增长13.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127万元,同比下降80%;基本每股收益1.13元。
三季报业绩增速明显放缓,毛利率保持稳定,主营增速放缓是主要原因。公司于2017年12月上市,2015-2017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20%、50%和101%,保持了较快增长速度,公司上市后营收增速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明显放缓。单三季度看,公司综合毛利率38%,保持在较高水平,但营收增速仅6%,期间费用率较一二季度下降4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增速18%。
B 端C 端两手抓,渠道拓展显优势。对于不断成长的消费类品牌建材,渠道是其提升市占率、业绩保持高增长的核心要素。在B 端,公司通过与万科、碧桂园、保利等30余家大型房企建立稳定合作关系,2018年建陶类500强首选率达到16%,居行业第2位;在C 端,公司延续渠道下沉战略,拥有3000多个销售网点,完成营销渠道升级及品牌建设项目,智慧门店上线,有利于掌控核心渠道资源,提升知名度。此外,公司还积极布局海外,大力拓展出口渠道。
创新升级打基础,投资藤县扩产能。公司并不盲目扩张,而是致力于技术创新升级、平台搭建、环保整治等内涵提升。长期沉淀积累出强大战略优势,公司内控排放标准优于国标1倍以上,可从容应对日益严苛的环保政策。2018年公司布局于具备资源禀赋优势和区位优势的藤县,斥资10亿设立两个项目公司,投建10条生产线,投产后将实现高端产能翻倍。
领衔国际新风向,创新产品占先机。自2016年博洛尼亚陶瓷展开始,陶瓷大板成为世界热点,全球大板生产线约70条,国内约30条。公司不仅率先引进制造设备,推出大板产品,还成立了专业服务公司绿屋建科,可提供一体化服务,占据大板领域制高点。凭借差异化产品带来的强势定价权,公司大板产品毛利率接近50%,远高于其他产品。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18-2020年EPS 分别为1.47元、1.80元、2.06元,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17.4%,考虑公司下游需求受地产调控影响且产能扩充需要1-2年时间,下调至“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1)产能拓展不及预期;
(2)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政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