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走势回顾:本周股市冲高回落,全周上证综指累计下跌0.47%,深证成指下跌1.35%。金融行业各板块均呈下跌行情,其中券商板块跌幅最大(2.46%),银行、保险分别下跌1.21%、1.58%,信托板块跌幅最小,为0.02%。按中信行业分类标准,银行子板块当中,股份行跌幅居前,累计下跌1.55%,城商行次之(1.03%),国有银行跌幅最低(0.71%)。个股当中,仅有4支股票上涨,其中吴江银行涨幅(7.28%)居前,常熟银行(1.51%)、上海银行(1.13%)、无锡银行(0.18%)次之。除工商银行涨幅为0外,多数银行下跌。其中跌幅较大的有张家港行(2.92%)、南京银行(2.73%)、浦发银行(2.48%)。
流动性和市场利率:本周央行没有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无正回购、逆回购、央票到期。隔夜、1周、1个月Shibor利率上行,分别上升23.9、7.2、13.8BP至2.66%、2.68%和2.97%;6个月Shibor利率下降0.3BP至3.27%。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涨跌互现,1个月、3个月、6个月到期收益率分别上涨27BP、14BP、2BP至3.11%、3.20%、3.23%,1年期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下降1BP至3.47%。
本周投资策略与重点关注个股:本周银行股呈现震荡盘整走势,11月披露的金融信贷数据显示在当前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的环境下,银行信贷增速保持了较快增长趋势,叠加企业债券发行放量,托底整体社融规模,预计2019年新增信贷规模在资管新规和宽利率环境下有望延续较高增速,从而拉动银行业绩增长。此外,上周易行长在讲话中肯定了影子银行的治理成效,预计后续政策环境对影子银行将以规范经营为主,监管力度有望边际宽松。在此,我们重申12月份银行股作为兼具安全边际和业绩保障的长期价值标的,景气度有望再度抬升的判断。从基本面来看,银行板块2019年的资产、负债两端虽然都有压力,但是相应的业绩支撑依然强力。负债端有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成本上浮压力,但是也有定向降准释放的流动性支持对冲,整体成本平稳可控;资产端虽然面临对公信贷有效需求不足,定价利率上升动力不足,但是随着资产结构向信贷业务回归,零售、小微信贷投放加大,同业资产占比下降,息差空间得以保障。资产质量受经济周期向下,企业盈利下滑而承压,但是在宽利率向宽信用传导的政策呵护下,信用风险整体可控。目前,国有大行的估值处于历史估值底部,安全边际明显,而长端利率的持续回落也使国有银行的股息分红更有吸引力,配置价值明显提升。同时,中小行依托零售转型带来的息差走阔和质量改善,有望进一步修复估值,展现较强成长性。个股方面,建议关注低估值、高增长的转型标的:建设银行、平安银行、上海银行。催化剂:2019年降准预期有望使金融市场延续宽松流动性,由利率宽松向信用宽松传导,利于商业银行化解存量信贷信用风险。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周期下行或使银行资产质量进一步恶化;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或使板块景气度回升弱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