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成分股定期调整事件是指对指数进行定期维护时,将符合要求的个股纳入为新成分股,将不符合要求的原成分股加以剔除。由于该事件效应逻辑清晰,并且产生事件效应的因素可预期还将长期存在,该事件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投资者的广泛关注。
指数调整公告后10天,新纳入样本具有显著超额收益。我们以指数等权收益为基准,分析了新纳入样本的股价效应,发现仅公告后10个交易日内具有显著超额收益。这部分超额收益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被动型指数基金的调仓行为;另一方面是纳入指数的关注效应。其中,沪深300、上证180、创业板指的纳入效应最为显著。
指数调整公告后20天,剔除样本具有显著负面效应。剔除样本的负面效应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主要是因为A股缺乏完备的做空机制,事件的负面影响往往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彻底反映。在重要指数中,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的指数剔除效应显著性最高。
冲击系数越高,指数调整效应越显著。冲击系数指标是预测被动指数基金调仓规模与样本股日均成交量的比值。冲击系数高,反映出指数调整后,被动基金调仓行为对该样本的冲击较大,股价效应也更为显著。 指数定期调整名单可提前于公告日预测。由于指数样本股审核的参考依据是过去一段时间的交易数据和财务数据,且数据截止时间早于公告日20个交易日左右。我们完全可以在公告日前依据指数样本股的筛选方案,对最新一期的指数调整名单进行预测。
沪深300、中证500、上证50、上证180指数调整名单预测准确度高。我们依据指数样本股的筛选方案,筛选近期重要指数的调整名单,结果如下:沪深300、中证500指数的预测准确度最高,超过90%;上证50、上证180指数次之,超过80%。 沪深300、中证500、上证50、上证180指数2018年12月调整预测名单。我们通过建立的预测模型给出了2018年12月的预测调整名单,并依据冲击系数进行排序。其中,调整效应较强的指数调整名单、冲击系数较高的股票须尤为关注,如沪深300预测调入名单中冲击系数较高的九州通、海大集团、康弘药业。
风险提示:本文测试结果均基于通过历史数据建立的模型,随着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指数调整效应存在失效风险;由于预测样本股调整名单的数据源与指数公司所用不完全相同,预测名单不能保证完全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