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80.17万亿元,同比增长8.3%;社会融资规模2.21万亿元,同比增长10.6%。主要观点如下:
第一,货币政策边际放松助力M2增速反弹,房地产降温导致居民贷款短期化。9月,M2同比增长8.3%,较8月回升0.1个百分点。6月27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18年第二季度例会,对关于流动性表述正式从“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变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标志着下半年货币政策边际逐步放松。9月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4309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477亿元,但居民短期贷款新增3134亿元,较去年同期提高597亿元。受楼市降温影响,居民短期贷款占比从2018年7月的27.9%提高至9月的42.1%(图1)。另外,9月企业部门中长期贷款新增3800亿元,同比少增1229亿元,说明当前企业融资意愿依然偏弱。
第二,去杠杆政策导致社会融资规模与M2增速不一致。9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被纳入社融口径之中。新口径下,9月社融规模新增2.21万亿元,增速同比回落0.2个百分点至10.6%。此次统计口径的变化有利于更好地减少社融指标形成的误差,减轻融资主体转换对社融数据的扰动,也为将来政府处理地方隐性债务问题打下一定的基础。根据货币传导机制的信用观点和货币观点,社融和M2分别反映了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和负债方,作为一个硬币的两个面,长期以来社融与M2增速非常接近,而从2016年10月开始两者差异扩大(图2)。金融强监管、削减通道业务、去杠杆等因素,减少了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的空转,最早表现为M2增速的快速下行。随着去杠杆的推进,近期影响传递至实体经济融资,主要表现为表外融资的大幅萎缩,导致社融增速下降。
第三,预计四季度M2增速与社会融资规模相对平稳。由于金融行业杠杆率下降较快,金融领域将不是去杠杆的重点,预计M2增速在四季度将延续稳定趋势。考虑到前三季度地方政府专项债新增规模已达到1.24万亿元,离全年新增计划1.35万亿元相差无几,且目前剩余待置换债券不足3000亿元,两部分在四季度的空间都已不大。另外,在8月底,审计署开始对地方隐形债务开始摸底,预计年底前才能完成,明年才会出台针对地方债的相关政策。所以,整体来看,四季度社融规模会呈现稳中微降的态势。但需关注,由于去杠杆的大方向仍没有变化,明年中央对地方隐性债务和国企债务的处理力度加大,预计社融增速又将持续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