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基本面:出口逆势上升,外贸优于预期
9月份我国进出口双超预期,顺差继续回升。出口同比增长17%,较上月回升9.1个百分点。在贸易环境未有改善的背景下,出口连续强势回升,一方面抢出口效应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另一方面对其他国家的出口也均出现了反弹,因此加快对其他国家出口支撑了本月出口的高增。而人民币贬值也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出口。本月进口同比增长17.4%,较上月下降1.3个百分点。虽增速回落,但鉴于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因此本月进口表现仍然较强。整体来看,海外需求边际上开始放缓,外贸形势加剧,但对于出口的影响仍显滞后,也说明了我国产业在国际经济中的分工地位短时间还不会受到影响。进口受基数影响有所下滑,但仍超市场预期,进博会召开在即,进口有望加快增长。
资金面跟踪:降准落地,流动性宽松无虞
上周央行未开展任何逆回购操作,而上周有600亿逆回购到期,全周实现净回笼600亿元。长假过后,流动性偏宽松,央行连续暂停操作,回笼过剩流动性。本周将有4515亿元MLF以及1500亿元国库定存到期,而年内的第二次置换降准也于本周一落地,除置换MLF的4515亿元资金外,还将额外释放出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预计在降准资金的支援下,将有效对冲缴税以及政府债券发行缴款的影响,流动性无虞,央行恐将继续暂停操作。
债市走势回顾与预判:降准助力利率下行
上周国庆长假后债市迎来开门红。央行意外宣布将进行年内第四次降准,我们一直倡导再降准的可能性,而事实也证明了我们的判断--为维持货币乘数高位,保持广义货币增速相对平稳,以及降低储备货币获得成本,保持货币市场的稳定,中国或将进一步下调RRR。降准利好下,流动性充裕,叠加股市震荡,避险情绪丛生,利率全面下行,并且短端下降幅度明显超过其余期限,利差走扩。虽然目前供给压力以及通胀预期仍是压制债市的重要因素,且目前来看并未有所松动,但在经济整体“底部徘徊”格局下,需求仍偏弱,由经济基本面出现的趋势力量仍不支持通货膨胀的出现。短期价格短期虽有回升,也不会改变货币政策边际放松的倾向。降准带来的降低市场利率效应,将对债市有直接地推动作用。在当前的经济环境和监管环境下,降准释放的准备金,将更多地进入金融市场而非转化为非金融企业和部门信贷扩张。实际上,2018年的前2次降准,已带来了明显的基础货币成本下降和货币利率下行效应,并使得债市的“去杠杆”压力下降。债市虽有压力,但不改债市稳中趋升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