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行业观点:储备棉供给侧改革见成效,纺织品进口关税平均税率降低到8.4%。
1、储备棉去库存精准发力,供给侧改革见成效。储备棉去库存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及中储粮集团公司领导下,9 月30 日2018 年储备棉去库存圆满收官。中储棉公司自2016 年5 月3 日启动储备棉去库存工作,连续三年储备棉出库累计成交839 万吨,参与竞买企业1300 余家,平均成交价格14224 元/吨, 国内外棉价差缩小43%。为保障纺织用棉需求,储备棉去库存采取不限量供应,充分发挥保供应的主力军作用,2016-2018 年储备棉出库分别成交266 万吨、322 万吨、251 万吨,占当年国内棉花用量的35%、39%和30%。储备棉去库存以来, 国内外棉价差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有效提升了国内棉纺产业竞争力,企业经营状况明显好转。
2、纺织品进口关税平均税率降低到8.4%。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 月26 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推动外商投资重大项目落地、降低部分商品进口关税和加快推进通关便利化的措施,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会议决定,适应产业升级、降低企业成本和群众多层次消费等需求,从今年11 月1 日起,降低1585 个税目工业品等商品进口关税税率,将部分国内市场需求大的工程机械、仪器仪表等机电设备平均税率由12.2%降至8.8%,纺织品、建材等商品平均税率由11.5%降至8.4%, 纸制品等部分资源性商品及初级加工品平均税率由6.6%降至5.4%,并对同类或相似商品减并税级。至此今年以来已出台降关税措施预计将减轻企业和消费者税负近600 亿元,我国关税总水平将由上年的9.8%降至7.5%。
3、中纺联将推动中国纺织企业在非洲投资与合作。非洲具有丰富的棉花资源和旺盛的新兴市场需求,较适合发展吸纳就业较多的纺织业。然而目前,非洲尚未形成完整的纺织产业链,尽管拥有原材料,但由于面料辅料加工能力和产业配套较弱等原因,导致产品制造周期较长,产能薄弱。非洲纺织产业与我国形成了较大互补性,近年来,中非纺织品贸易不断增长。根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数据显示,2010 至2017 年,我国出口非洲的纺织品服装年均增速为7.46%;非洲占我国纺织品服装全球出口总额的比重由5.2%增长至6.7%。加快中国纺织产业与非洲对接合作,不仅是单向的境外投资或产能转移, 更在于进行跨领域、跨环节的资源整合,引进技术成果与创意实力。在向上游织布、纺纱领域延伸的同时,一些纺织企业还投资兴建物流、包装等企业,共享产业配套能力。
4、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同业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