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报告中,我们做了如下两方面的工作:一,对2018上半年因子在全市场、各板块、行业以及指数内表现进行了回顾;二,尝试对结构性分化行情下因子选股策略进行了研究和回测。
因子回测结果: 一,全市场选股,多数因子表现较差;二,对于上半年表现较好的行业,基本面指标(盈利类)表现较好,能够取得超额收益;对于表现较差的行业,各因子表现相对也会较差,虽然能够取得超额收益。结构分化行情下,投资者敏感因素在增加,负面因素的影响在加强。传统有效因子逻辑或未变化,但权重在变小。
因子逻辑: 基于业绩、估值和分红维度,进行组合构建:
TOP100组合2017年累计收益22.51%,与沪深300相似;2018年,组合累计收益-0.50%,有较大超额收益。TOP50组合在2017年累计收益为36.44%,2018年为6.67%,较大幅度跑赢各指数。不过,该模型会强化对逻辑失效股票的筛选,即缺少内部纠偏的机制。此外,模型外的因素有时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将这些因素纳入模型,还需更为细致的考虑。
股票池: 我们从投资者结构和公司经营稳定性两个维度进行分层选股研究,以陆股通持股为例进行了条件内选股研究。
投资者结构:分层内因子IC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别,即因子有效性在不同分组内是不同的。例如ROE总利润因子roepro,在低机构持股占比组合中IC值为5.08%,在高机构持股占比组合中为-0.98%;流通市值因子在低换手率和高换手率组合内因子IC值分别为10.96%和0.96%。
经营稳定性:经营稳定组,分析师预期指标累计收益为21.41%,远优于高波动组的3.98%;对于因子IC值,低波动组均值为5.73%,高波动组为3.59%;低波动组样本累计收益为-23.9%,高波动组样本累计收益为-29.1%。 条件内选股:基于陆股通持仓数据,构建得到TOP组合。组合在2017年均表现较好,收益最高为40.1%,最低为27.4%;2018年,各组合相对沪深300和中证500等基准均有明显的超额收益;2018年,TOP10和TOP20组合取得正的收益,分别为4.0%和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