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供需两弱,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在低基数、出口交货值高增速、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回升的共同作用下,得以稳定在6%。消费增速在618购物节、世界杯的促进效应结束后出现回落,必须消费品消费增速全面回落,而汽车消费增速在7月1日汽车进口关税下调后依然低迷。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继续回落,其中,基建投资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的拉动率仅为0.49%,是固定资产投资项的最大短板。 政策存在时滞,后续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反弹。从资金来源来看,基建投资同比增速的持续下滑主要由于财政政策的不积极和地方平台融资渠道受限。尽管7月底国常会和政治局会议提出了松基建、宽信用的政策,但政策一般存在时滞,尚不足以弥补财政支出增速下滑、新发行地方债规模偏低以及融资受限的缺口。财政部在8月14日发文要求加快专项债券发行进度,各地至9月底累计完成新增专项债券发行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80%。随着政策的发力,8-9月基建投资同比增速大概率迎来反弹。
稳增长压力下,政策对基建的态度转变。国常会和财政部在5月提出“加快财政支出+压缩审批时间”政策组合,但当时并未明确提出政策主要服务于基建项目,根据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内容,财政支出应该向创新驱动、三农等国家重点发展领域倾斜。时隔几月,政策出现明显调整,主要还是稳增长的压力和迫切性较此前有所增加:其一,美国对华关税措施不断加码。其二,去杠杆下,实体经济承受的“阵痛”逐渐显现。其三,就业压力增加。 调控趋严下,房地产投资和房价同比增速依然坚挺。今年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速之间的关系体现为此消彼长,但房地产投资增速的质量不高,因为房地产投资增速主要依靠土地购置费拉动,建安工程投资的拉动率连续5个月为负。与此同时,今年以来房地产调控政策密集发布,但房价涨幅从6月开始有抬头之势。7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同比涨幅为今年以来最高。房地产和基建政策的分化主要是为了平衡稳增长和防风险。政治局会议提出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其态度之坚决史无前例,会议结束后不久,沈阳、深圳等地相继发布调控新政,多地整治房地产市场乱象,住建部也提出加快制定住房发展规划并对楼市调控不力的城市坚决问责。同时,一系列推动基建投资的政策逐渐出台。政策对于房地产和基建一紧一松,原因是:第一,基建投资同比增速断崖式下跌,地方融资平台严重受限;第二,房地产投资保持韧性,大型房企依靠销售回款和高周转依然能维持下去,相对而言,融资压力小于地方融资平台;第三,依靠基建托底经济比放开房地产的风险相对较小。尽管政策对基建项目的支持较大,但能否实现稳增长还有待观察,如果不能完成6.5%的经济增长目标,那么到时候房地产调控政策可能会出现区域性放松。 在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出现实质性提升之前,难以看到消费增速的持续性反弹。上一轮居民加杠杆透支了部分消费空间,居民的财产过多地与房地产挂钩,房地产市场的火热对居民消费形成挤出效应。总的来看,居民消费增速提升的三个途径:一是实质性的减税降费,提高居民收入,降低民营企业成本;二是从过去粗放式、依赖房地产的经济增长模式中逐渐转型。三是推动供给侧的改革,打破制约3亿中产阶级消费升级的供给体制约束。
风险提示:经济下行超预期;政策变化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