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重点研究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问题。此次会议是对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稳金融”工作的具体落实,也标志着“稳金融”的总体框架和实施路径正式明确。主要观点如下:
第一,当前金融工作的重心是“稳金融”。会议认为,当前金融形势总体向好,宏观杠杆率趋于稳定,市场预期明显变化,金融机构合规意识增强,野蛮扩张、非法集资等金融乱象初步遏制,金融风险由发散状态向收敛状态转变,金融风险防范取得初步成效。与此同时,当前我国金融风险进入易发多发期,外部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多,这要求当前金融工作的重心由前期更加注重防风险转向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避免社会融资条件过度紧缩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切实解决好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第二,“稳金融”的核心是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促进“宽货币”向“宽信用”的转变。会议提出,做好金融工作要更加重视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处理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二是处理好宏观总量与微观信贷的关系。要在信贷考核和内部激励方面下更大功夫,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内生动力。三是发挥好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用好国债、减税等政策工具,用好担保机制。四是深化金融改革,完善大中小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的格局。五是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金融领域主体的积极性,有成绩的要表扬,知错就改的要鼓励。六是持续开展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和非法金融机构专项行动,依法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金融和社会稳定。这些政策既包括货币信贷政策,也包括财政政策、监管政策,还包括金融改革和激励约束等政策,有利于形成政策合力,切实解决好在严监管背景下,融资渠道受阻、信用风险溢价上升等带来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等问题,促进“宽货币”向“宽信用”的转变。
第三,货币政策的主基调仍是稳健,信贷投放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会议提出,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是“稳金融”的核心,这意味着货币政策操作更加注重提高存量货币的周转速度与效率,而不是增加新的货币供给。因此,加大公开市场力度、强化窗口指导将是未来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手段,大水漫灌式宽松可能性较小,稳健仍是货币政策操作的主基调。与此同时,会议还提出,金融政策要在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提下,注意支持形成最终需求,为实体经济创造新的动力和方向。这表明信贷投放要以实体经济的需求为落脚点,不能搞金融的自我循环。其中,信贷机构要在考核和内部激励方面下更大功夫,将信贷资源投向创新经济、中小企业等重要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