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非银金融行业与传统行业具有显著差异,传统行业的基本面分析方法难以直接应用;同时,由于金融行业具有垄断性特点,上市公司市值占比较高,如何构建金融行业的选股策略广受投资者的关注。本篇报告是我们行业基本面选股系列的第三篇,从银行、非银金融行业的特征出发,运用量化基本面的方法分析金融行业选股的核心指标,构造行业内基本面选股策略。
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需分类探讨。银行业的成本主要包括业务及管理费用和资产减值损失,如何在保持收入的前提下控制成本是银行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应重点关注银行的资产质量以及资产运营效率;证券业收入来源相对分散,但大部分业务收入与二级市场相关性较高,盈利水平受市场影响较大,难以实现盈利的稳定增长;保险行业保费收入占据营业收入的主体,保费收入的成长直接反映保险公司主营业务的扩张情况,同时,投资收益占比较高,投资能力也是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银行业:综合营收成长、估值、运营效率所构造的综合因子选股能力较强。银行业中,具有稳定选股能力的基本面因子包括:营收增速(ORG)、成本收入比变动(CIRD)、单季度市盈率(EP_season)。基于以上指标构建的银行业综合因子表现优异,在2011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15日测试期内,年化超额收益达7.0%,信息比率可达1.06.
证券业:应关注市净率相对较低的公司。上市证券公司每月需公告主要业绩数据,可以有效降低定期财务报告的滞后性,但通过财务数据构造的基本面指标鲜有稳定选股能力,通过初筛标准的指标集中于估值类指标。从指标分组的多空净值来看,各估值指标分组的多空净值走势较为一致。从行业逻辑分析,证券业依靠营业牌照优势盈利,收入与市场相关性较高,投资者更多依据净资产对证券业股票进行估值。
保险业:投资能力是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上市保险公司每月公告原保险保费收入,依据原保险保费收入所构造的估值指标具有稳定超额收益,值得关注;此外,投资能力是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总投资收益率高的公司未来市场表现值得期待。 银行、非银金融行业选股策略表现优异。最终形成的选股策略在2011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15日测试期内,等权持仓情形下,以金融行业等权指数为基准,年化收益达13.1%,年化超额收益达6.1%,信息比率达1.19;流通市值加权的情形下,以金融行业流通市值加权指数为基准,年化超额收益达7.6%,信息比率达0.81。 风险提示:本文测试结果均基于通过历史数据建立的模型,随着行业格局的发展变化,行业选股逻辑可能改变,此时模型将失效;另外,从基本面选股策略注重捕捉公司成长带来的长期收益,短期面临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