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形势严峻,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增长乏力,对外贸易受到严重冲击,通货紧缩出现。我国多次下调了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推出了多项扩张性货币政策措施,却迟迟没能抑制经济衰退。在货币政策效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政府只能求助于另一种稳定政策工具--积极财政政策。
具体措施:本轮积极财政从1998年开始,于2004年结束。主要通过大规模增发国债扩大财政支出,辅以减税来促进出口和吸引外资,从而达到拉动经济增长的目的。期间我国实施了调整利率、再贴现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等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刺激投资消费需求等一系列措施进行协调配合。
经济影响:1998年到2004年实施的积极财政是中国政府在国内外经济环境急剧变化的情况下主动采取的一次逆周期调节,中国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成功应对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需求全面回升,通货紧缩情况得到有效遏制,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资本市场影响:1998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带来我国股市将近3年、涨幅超50%的牛市,之后沪深两市节节下滑,漫漫熊途一直持续到2004年;随着货币政策由紧转松,十年期国债发行利率突降至5.20%,此后保持水平直到2003年底;汇率长期保持稳定,促进了我国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
风险提示:积极财政可能存在挤出效应;过往历史经验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