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的原因
经济下行压力增加。5月经济数据房地产投资一枝独秀,而基建投资、消费、社融等数据全面回落。内忧外患下,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加大。降准有利于经济维持平稳,一方面,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扩大投资,提升长期处于低位的制造业投资增速。另一方面,降准有利于扩大内需,对冲内忧外患下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支持“债转股”。我国宏观杠杆率趋稳,但是产能过剩领域国有企业杠杆率依然较高,此次央行通过加强“债转股”来去杠杆,可以尽量避免货币政策大幅波动带来的不良后果,是结构去杠杆的比较有效的方式。此次定向降准用于支持“债转股”的资金约5000亿元,能够提高银行实施“债转股”的能力,有助于加快“债转股”项目落地。缓解中小微和民营企业融资压力。此前央行已经使用降准置换MLF、MLF续作、扩大MLF担保品范围等手段来缓解中小微及民营企业融资压力,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政策继续加码,此次定向降准释放的资金超过7000亿元,多于上一次降准,并且从宣布到落地的时间间隔很短。为表外融资转表内创造条件。金融监管下,表外融资不断收缩,传统信贷扩张,受制于监管要求,银行负债端压力很大。降准可以方便银行表外融资顺利转向表内。对冲美国7月6日征收关税。降准在7月5日开始实施,由于此前中美贸易摩擦的关键时点会显著影响股市的情绪,在征税正式落地前采用降准,有利于引导预期,防止恐慌情绪过度升温。
为何在此时降准 此时降准时机合适。在5月经济数据公布之前,由于PMI和高频数据均表现不错,央行采用“扩大MLF担保品范围+超额续作MLF”的政策,市场对6月降准的预期有所降低,但随后公布的经济金融数据不太理想,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叠加A股市场在6月19日暴跌,这个时候降准的时机合适。
降准的影响
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基调未变。降准并非意味着全面宽松,央行通过结构性政策,意图引导资金流向中小微企业,加强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信贷的供给。股市:此次降准可能会使A股迎来反弹机会。当然,仍然要密切关注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市场恐慌情绪。债市:短期明确利好债市。但仍需注意到,货币政策稳健中性基调未变,美联储年内还有可能再加息两次,以及金融监管继续加强完善等情况下,要警惕债市可能仍存波折。
汇率:短期内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加,但仍在合理范围内,且资本外流压力可控。
年内可能继续降准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在6月19日发表了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货币调控方式转型》的工作论文,9次提及降准。当前阶段银行资本充足率和准备金面临明显约束,我国适度降低法定准备金要求,有利于降低金融及结构的准备金负担,畅通利率传导机制。同时,下半年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因此,年内可能还会有降准,降准空间可能在0.5-1个百分点。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