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买入市值最小的一组股票,卖出市值最大的一组股票,可以实现较大的超额收益,发达国家与我国市场数据均证实了这一点。A股结果表明,在一些时点,小市值组合出现回撤,尤以2017年为甚。在本报告中,我们对市值效应成因进行了分析;同时,基于不同视角,对市值风格轮动进行了尝试。 我们首先对市值因子进行了回测检验:小市值组合年化收益率为41%,多空年化收益率为33.6%,最大回撤为38.8%;在2014年底、2016年底至2018年初,出现了较大的回撤。基于相关数据,我们从风险、流动性、投资者行为等视角对小市值效应成因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我们从风格动量、市值拆分和信息传递这三个视角出发,尝试构建市值风格轮动策略。
风格动量:计算市值风格区间累计收益率,将其作为指示变量。如果指示变量大于0,则在未来持有大市值组合,反之持有小市值组合。回测结果表明,基于长期风格动量,能够取得较好的回测结果:组合相对中证500超额收益率为25.86%、最大回撤由28.6%减少至13.92%,Calmar由0.981提高至1.858。
市值拆分:对市值进行拆分,可以发现其由业绩和估值共同驱动。相比于对市值指标的分析,对业绩和估值的分析更具经济含义。基于此,综合使用业绩和估值信息,进行指标构建。据此所得组合相对中证500超额收益率为18.84%,最大回撤为7.69%,Sharpe为1.908。 信息传递:如果股票对特定信息反应速度较慢,则理论上有效的信息在一定的持有期内也会失效。基于此,我们构建了相关指标以反映股票对特定信息的反应速度。具体来说,我们计算了股票对市场、市值、BP和盈利信息的反应速度。分析结果表明,小市值与大市值股票对于市值这一信息没有特定的反映特征,即市值本身并不是推动市值效应的原因;组合对估值和盈利信息的反应速度变动,与小市值溢价走势较为一致。不过如何将这一关系应用到预测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