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符合预期,持续高速增长:公司发布2017年报,实现收入11.39亿元,同比增长63.99%;实现归母净利润2.83亿元,同比增长62%;对应EPS1.73元/股。分季度看,Q4单季度实现收入2.73亿元,同比增长38.41%;实现归母净利润5567.52万元,同比增长35.15%。同时发布2017利润分配预案: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4股,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4元(含税)。
中国高空作业龙头加速进军海外,国内市场引领者:分区域看,公告显示2017年境外收入7.1亿元,同比高速增长86.13%;经过多年深耕海外市场,公司产品质量、技术水平、收入体量不断提升,获得海外客户认可,品牌效应凸显;公告显示2016和2017年公司分别与意大利Magni、美国CMEC合作,深入布局北美、欧洲两大市场,海外高增长态势有望持续。境内收入3.89亿元,同比增长39.21%;国内市场逐步认可高空作业平台安全性和经济性,普及率稳步提升,公司产品+服务优势明显。3月公司新闻显示与全国领先的设备运营服务商上海宏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两大龙头强强联手有望加速国内市场发展。分产品看,臂式、剪叉式、桅柱式分别实现收入1.02亿元、8.53亿元和1.44亿元,前两者分别高速增长79.27%和69.84%,系租赁市场需求增加;桅柱式产品稳步增长。
毛利率基本稳定,汇兑损失致使财务费用上升:2017年综合毛利率41.98%,同比略微下降1.9个pct,预计受钢材价格上涨影响;当前普钢综合价格指数有所回落,同时公司产能利用率不断提升,预计2018年毛利率有所回升。期间费用方面,2017年销售/管理/财务费率分别为4.5%、6.3%和2.0%,同比变动分别为-1.2%、-4.1%和4.1%,财务费率明显上升,主要系2017年产生汇兑损失2342万元,而2016年实现汇兑收益1116.83万元。
产能持续提升,奠定高增长基础:公司深耕海外市场多年步入收获期,国内市场处于快速导入期,公司于两大市场增长动力十足。产能储备方面,2016年IPO募投项目顺利建设完毕,高空作业平台标准总产能由6000台/年增加至1.1万台/年。2017年11月公司公告定增8.8亿元用于年产3200台大型智能高空作业平台建设项目,有效提升臂式产品产能,预计最快2019下半年逐步建成投产。
年报公告,公司拟于2018年新增“年产1.5万台”智能微型高空作业平台项目,进一步扩大微型剪叉式产品产能,前瞻的产能储备为公司高速增长奠定根基。
投资建议:预测2018年-2020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4.03亿元、5.59亿元、7.21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28元、3.16元、4.08元,6个月目标价90.40元。
风险提示: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汇兑风险,行业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