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央行连续五日实现资金净投放,银行间流动性继续维持平稳,但DR021的大幅上行已经显示出跨季资金需求的旺盛,临近季末,资金面存在趋紧迹象。债市行情变化缺乏明显的方向性,国债收益率短上长下,国开债收益率短下长上,体现出的可能更多是不同主体配置风格差异带来的区别,1-2月经济数据整体偏强,市场反应并不算剧烈,但在季末临近和美联储加息临近的情况下,市场情绪明显转为纠结。
1-2月经济数据整体偏强,与此前低于预期的PMI 和高频数据形成反差,显示出当前经济增长的韧性仍然不弱,但下行压力并未消除。1-2月工业增加值增长7.2%,较去年12月反而加快1个百分点,但结构上主要由于采暖高需求导致发电量增速达到11%,水电气行业增加值增速高达13.3%,气温回升后高增速将难以持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升0.7个百分点至7.9%,但基建投资继续下滑,制造业投资低位徘徊,总体回升基本依靠房地产投资拉动,而高达9.9%的房地产投资增速,在土地购置、新开工、销售全面下行和融资条件偏紧环境下,几乎难以持续;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升0.5个百分点至9.7%,得益于消费升级、网上零售增长和汽车销量的短暂高增。
整体来看,偏强的经济数据受短期因素影响较大,持续性存疑。
一方面,我们认为经济基本面偏稳对债市的负面影响其实有限,未来下行压力尽管可控但仍然存在,经济运行预计延续降中趋稳格局。另一方面,在高质量发展导向下,货币政策仍将继续保持定力,“增速下行-货币宽松-利率下行”传导链条难以简单再现。全年来看,我们仍然维持债市2018年将好于2017年的乐观判断,在实际运行中更可能表现为在震荡中有机会,机会出现的主要条件则是流动性的边际改善和监管冲击的降低。例如,春节前至两会期间的流动性改善和监管政策空窗期,就为债市阶段性回暖创造了机会。但两会后货币政策存在重回偏紧平衡的可能,3-4月的季节性资金面偏紧也为本轮回暖带来新的考验,资管新规最终方案和新一轮监管政策也可能将在两会后陆续落地,美联储3月加息基本确定,作为应对人民银行也有可能“随行就市”上调货币政策工具利率。短期内,在杠杆和久期选择上建议继续保持谨慎,守住票息、规避风险仍是最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