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大炼化指数】自2017年9月4日至2018年3月15日,信达大炼化指数涨幅为56.27%,同期石油加工行业指数涨幅为-2.82%,沪深300指数涨幅为6.52%。我们以石油加工行业报告《与国起航,石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大道红利》的发布日(2017年9月4日)为基期,以100为基点,以荣盛石化(002493.SZ)、桐昆股份(601233.SH)、恒力股份(600346.SH)、恒逸石化(000703.SZ)为成分股,将其市值调整后等权重平均,编制信达大炼化指数。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最新周报数据,美国原油产量连续第六周突破1000万桶/日,再创新高。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美国原油的产量一直与进口量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从2016年到2017年,美国的原油产量增加了100万桶/日,而同期,美国原油进口从2016年的740万桶/日下降至2017年的680百万桶/日,净进口减少了130万桶/日。
从进口依赖度(原油进口量/原油加工量)来看,在2016年夏季,美国原油产量持续走低,而当时正值炼油厂生产旺季,美国原油进口依赖度在2016年8月攀升至32%高点,此后,随着原油产量的恢复,进口依赖度随之下降。在2017年12月,进口依赖度已经降至24%。根据我们的预测,2018年,美国原油产量大概率突破1100万桶/日,进口依赖度会进一步降低。
我们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尽管美国的轻质原油产量在增加,美国的炼化企业却越来越倾向于进口轻质原油。市场之前普遍预期,随着美国国内轻质原油产量的上升,美国原油进口中,重质原油的比例将会上升、轻质原油的比例会有所下降。但实际情况却与此相反。在2016年,轻质原油的进口占原油进口量的30%,中质原油和重质原油分别各占总量的35%。而到2017年时,轻质原油占总进口量比重已经上升至34%,超过重质原油进口量,这主要是因为OPEC减产减少了很多重质原油的供应,使得轻重油价差逐渐收窄。
在上周的《每周油记》中,我们已经强调,美国乃至全球已经进入新的原油供需格局,全球原油贸易流向正在发生改变。通过美国原油进口油品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改变不仅体现在进出口数量上,也体现在进出口油品的变化上。我们判断,一旦OPEC减产放开,当前日益收窄的轻重油价差有可能重新放大。
原油价格为60.96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价格为64.89美元/桶;天然气价格为2.681美元/百万英热单位。(注:最新收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