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行业观点。
1、速冻食品随方便食品板块整体复苏而增速回升:2017年是中国方便食品行业形成产业规模后的第25年,也是这个行业在历经5年连续下跌后,筑底回升的关键节点。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提供的数据显示,至2016年底,以方便面、冷冻调理食品、米面制品等三个重要行业为主体,中国方便食品行业已拥有1802个规模以上企业,3915.1亿元的产值,同比增长5.55%,低于全国食品工业增速近一个百分点。进入2017年,行业呈整体回暖趋势。从2011年至2016年,方便食品规模企业总数增加80.3%,主营业务收入增长53.64%,但利润收入仅增长30.28%,显示出方便食品行业竞争的激烈度。健康需求带来消费升级,也推动方便食品品质和价值的双重提升。尽管网络餐饮对原有传统方便食品市场形成冲击,但电商同样给方便食品带来了新的成长与竞争平台。在线上线下双引擎拉动下,2017年第二季度方便食品整体增幅创下新高。
2、传统速冻食品仍占据市场主流份额,但产品差异化程度较低:从2016年速冻食品全品类市场占有率来看,三全、湾仔、思念三家企业占市场总销售额的64.4%。从2014-2016年速冻食品全品类市场占有率分析来看,传统米面食品多年未现大的、单品10亿元以上的创新产品,整体上在现有的市场空间中稳步发展,但利润率下跌。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于食品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中国消费者持续对他们认为健康的食品和饮料感兴趣,反之,对认为不健康的品类则出现销售下滑。因此,以健康或生活方式改善为卖点的高端产品有望逐渐获得青睐。以广州酒家为例,公司的广式速冻与传统速冻品牌如三全形成差异化,零售价格在20-25元/500g,高于安井和三全的约8-10元/500g,弥补了市场上缺少较高端速冻品类的空白。
3、早餐市场是速冻食品板块的新发展重心:据英敏特发布的《2016中国早餐消费报告》显示,66%的城市消费人群在家吃早餐,频率为每周2~3次,相比2013年的77%下降了11%。更多消费者开始外出购买早餐,其中便利店购买比例上涨到三成左右。可见,相比慢条斯理地在家享用早餐,预包装食品更受到“寸时寸金”的城市人群青睐。据英敏特预测,中国消费者早餐食品消费将从2015年的1.334万亿元人民币增至2021年的1.948万亿元人民币。中国早餐市场的品种多以米面及米面包馅类制品为主,与午晚餐相比通用性更高,品种集中度更强。除了三全之外,思念、安井、广州酒家等越来越多的速冻食品企业开始注重早餐市场。
我们判断,随着行业内企业逐渐从价格竞争向品牌竞争过渡。在产品日趋同质化的背景下,已经形成品牌知名度的企业将获取更多发展空间,推动国内早餐市场逐渐摆脱集中度低、缺少行业引领者的乱象。
风险提示:食品安全风险;市场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早餐客单价普遍低于 35元,早餐产品利润率较低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