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2018年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做政府工作报告。
点评:1、经济增长目标持平,但更注重结构的变革。2018年GDP增长目标定为6.5%,与2017年持平。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本质上更加重视经济的增长。2018年经济目标虽然与2017年持平,但更注重增长的质量,更注重结构的变革。2018年政府工作要“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特别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方面取得扎实进展,引导和稳定预期,加强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综合财政赤字下调和淡化货币供应指标的变动,2018年政府对经济波动的容忍度明显增加,对结构调整的力度会有所加强。
2、财政赤字率明显下调,基建增速压力加大。2018年赤字率较2017年下调0.4个百分点,财政赤字维持2.38万亿的规模不变。提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的公共性、普惠性,加大对三大攻坚战的支持,更多向创新驱动、“三农”、民生等领域倾斜。2017年经济增速超过预期目标,财政收入增长7.4%,扭转增速放缓态势,地方政府可支配收入增加。2018年主动调降财政赤字目标将有效控制地方政府支出冲动,匹配提效、增质的宏观调控目标,为宏观调控留下更多的政策空间。但赤字的下降对基建增速有明显压力,PPP项目的推进也将受到明显的影响,具备较强现金流的污水处理等项目受益明显。
3、淡化货币增长目标,保持宏观杠杆率稳定,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一改往年的量化目标风格,没有直接设定M2增速水平,提出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松紧适度,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广义货币M2、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维护流动性合理稳定。淡化货币增长目标目的是保持货币政策的灵活机动,在应对经济波动期有更多的腾挪空间。由此我们预计2018年货币政策会更为灵活,并不一定向收紧一个方向波动,在经济下滑期,货币政策依然存在对冲的可能。在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股权融资被高度重视,2018年股权融资比重大概率会有明显提升,股票市场供给面依然偏向负面。
4、供给侧改革两年之后,重点转向培育新动能,“三去一降一补”力度稍有减弱。钢铁产能压缩目标为3000万吨(2017年为5000万吨)、煤炭产能1.5亿吨(与2017持平)、淘汰关停不达标的3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新动能方面,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制造强国层面,要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新兴产业统计。推动集成电路、第五代移动通信、飞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实施重大短板装备专项工程,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破旧”、“立新”重心转移意味着政策层面对市场影响的改变,传统行业面临政策效应边际递减的风险,而新经济层面则面临政策效应递增的驱动。
5、“创新”被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任务提升到政府工作第二位(2017年为“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要求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政府工作任务的改变显示经过两年的供给侧改革,政府对经济抗风险能力信心提升,政府工作重心开始围绕“未来发展”开展。预期未来会有更多偏向于新经济、新增长点、新技术相关的政策出台。
6、对市场的影响:政府工作报告体现出的是供给侧改革进入到新的时期,从原来的修正风险行业资产负债表转化为新动能的培育与发掘。控制货币增速、稳定宏观杠杆、化解经济风险、夯实经济基础、培育新动能、加强创新驱动成为新的宏观调控组合。映射到A股,供给侧改革相关板块政策驱动力下降,在总需求淡化背景下,高毛利水平难以为继,一旦投资者眼光从短端盈利转移至长端盈利,其股价压力将明显加大。而从政府工作报告体现的意志看,国家层面已经更多的关注未来的发展。也正是政策的驱动会使得新经济群体机会增加,市场风格也将从单一的消费、蓝筹偏好转化为更为均衡的风格。仅从政策和风险偏好层面看,新经济领域的机会在2018年明显强于其他行业。整体市场看,在“新”“旧”转换期市场还难以走势单边牛市,夯实底部的概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