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中期业绩。2017H1实现总收入76.3亿元,同比增长22.6%;净利润15.5亿元,同比增长28%;核心盈利10.7亿元,同比增长37.2%。同时,公司宣派中期股息,每股0.054港币。
收入利润同步增长,各业务板块协同发展:报告期内,公司收入利润双升,主要是因为各业务板块均实现增长。分业务看:1)物业销售上半年结算面积61.6万平方米(+24.5%),实现收入65.4亿元(+20%),其中商业地产结算金额34.3亿元(-9.8%),住宅结算金额31.1亿元(+88.8%)。2)经常性收入占收入比重达到14%。截止报告期末,公司持有用于投资的物业建筑面积共394万平方米,实现租金及物业管理费收入8.5亿(+38.1%)。目前,公司经营管理的商业广场已达32个,2017年扬州宝龙广场成功开业。公司租金及物业管理收入的增长,除了因为运营面积的增加外,更因为运营能力提升,市场渗透率提高。3)酒店业务实现收入2.4亿元,同比增加52%。
商业住宅均价提升,深耕都市圈效果显著:公司上半年住宅签约金额48.7亿元(+93.2%),均价11082元/平方米,同比大涨72.9%。商业地产签约金额42亿元(-15.9%),均价19124元/平方米,同比+15.3%。均价的提升,得益于公司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灵活调整各地区、项目的销售策略,其中贡献较大的主要项目分布于上海、苏州、杭州、厦门等地。同时公司坚定推进“以上海为中心,深耕长三角”的都市圈发展战略。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储备土地11.2百万平方米(正在开发建设的物业5.7百万平方米,持有未来发展的物业5.5百万平方米),其中超过一半集中在长三角地区。
债务管理成效显现,融资成本下降明显:公司持续优化债务结构,控制融资成本,报告期内加权平均融资成本从2016年同期的6.73%下降到6.09%,其中2017年新增借款成本只有5.17%,债务管理成效逐步显现。
估值与评级:预计公司2017-2019年EPS分别为0.72、0.94和1.23元,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平均增速有望达26%,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4、3和3倍。我们估算出公司每股NAV为10.89元,考虑持续增长的持有性物业将提升估值,给予公司2017年6倍PE,对应目标价5.00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半年销售不及预期风险、自持项目不达预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