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8月15日,杉杉股份发布2017上半年公司业绩报告,实现营业收入38.52亿元,同比增长57.79%;归上净利润3.39亿元,同比增长51.49%;扣非后归上净利润2.55 亿元,同比增长26.56%。
正极材料发展迅猛,业绩持续向好
公司正极材料业务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0,996.98万元,同比上升90.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751.56 万元,同比上升166.67%,主要原因系公司产能规模扩大,客户结构优化,高端新产品销量增长,成本管控强化等带来的持续增长。公司上半年实现销售量9880 吨,同比增加20.92%。2017 年上半年在钴价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公司通过低位战略采购获得成本优势。产能提升方面,杉杉能源在宁夏石嘴山市启动了二期高镍三元及前驱体项目。宁乡二期钴酸锂产线已率先投产,三元产线预计下半年陆续投产,将会有较大的发展机会。
负极材料业务稳定增长,技术突破有望带来爆发增长
2017 年上半年实现销售量15295 吨,同比上升50.82%;主营业务收入69,523.87 万元,同比上升25.0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34.15万元,同比上升10.31%。净利润的增长低于销售量的增长,主要因报告期内负极材料价格下滑,毛利率下降,导致压缩盈利空间。期内,公司以2.4 亿元收购了湖州创亚100%的股权,湖州创亚现有成品产能1 万吨,收购完成之后,杉杉负极材料的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公司在高能量密度3C 用负极材料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产品目前已完成中试。在EV 方面,公司QCG 系列、EMG 系列和P15 系列新产品已经完成审核并量产,月销量达到百吨级至千吨级;此外,公司的硅碳负极材料已开始量产。新技术的成功研发投产有利于公司把握行业机会,迎来爆发式业绩增长。
新能源车生态圈建设卓有成效,协同效应显著
公司逐步落实并推进动力电池PACK 业务、新能源汽车运营业务;宁波利维能自动化18650 电池PACK 生产线批量供货,年产能约700MWH;上半年收到2000 余套新能源物流车电池系统订单,目前已按计划分批交付。上海展枭锂离子电容半自动模组生产线建成,下半年将投入使用,年产能约19 万只锂离子电容模组,是国内唯一的一条LIC 专用PACK 半自动生产线。云杉智慧坚持“车网协同、智能互联、专业运维”的商业模式:以城市级快速充电场站为主在上半年完成了4 个主要充电场站项目建设,且部分单站已经实现盈利。
投资评级
预计公司2017-2019年实现收入分别为104亿元、125亿元、14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76万元、8.49亿元、10.0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602元、0.756元、0.898元,PE分别为34.36倍、27.38倍和23.03倍,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正极材料业务进展不及预期;2、负极材料技术突破产业化不及预期;3、新能源车业务拓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