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美比较看中国央行“缩表”的特征、原因和前景。
今年一季度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连续两个月收缩,共计1.1万亿元。伴随着近期美联储对今年“缩表”计划基本达成共识,此次中国央行“缩表”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中美比较对本轮中国央行“缩表”的特征、原因和前景进行分析。
一、基于中美比较分析本轮中国央行“缩表”的特征。
在金融危机后,虽然中美央行的资产负债表都进行了扩张,但扩张的规模和方式不尽相同,美国以非常规方式进行了大规模扩张,中国则扩张规模相对温和。此外,中美央行资产负债表的项目结构有着明显差异,因此两国央行“缩表”的含义是不同的。
(一)金融危机后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规模更温和。
在金融危机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规模和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总资产规模从2007年底的0.9万亿美元强势上涨到2017年5月的4.5万亿美元,增长了近4倍。
资产端上表现为美国国债规模的大幅增加,且出现了许多新项目,如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持有TALF LLC 公司投资组合净额等;负债端上则表现为存款性机构其他存款的规模迅速扩张,这主要是由于美联储为购买MBS 等债券而向存款性机构支付大量资金,导致超储规模增大。与之相比,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相对缓和,总资产规模从2007年底的1.7万亿元上涨到2017年5月的3.4万亿元,增长1倍左右,主要贡献来自国外资产的大幅上涨,这是由于我国经济长期“双顺差”带来的外汇占款大量增加。
(二)中国央行资产端项目中外汇占款的比重高。
从资产端来看,中国央行的国外资产占比很高,其中主要是外汇占款。虽近年来外汇占款比重有所下降,但截止2017年5月仍占总资产的63%。与之相比,由于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美联储并不需要持有过多外汇,外汇资产的占比很低。美联储总资产以国内资产为主,除美国国债外,设有不同种类的证券化资产,在金融危机后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的占比大幅上升,达到40%。从负债端来看,中国央行的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所占比重最大,虽然美联储的负债也以存款性机构存款为主,但占比更低。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当前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比美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