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市场结束近5个交易日的弱势行情,出现大幅反弹。上证综指涨幅1.43%、深证成指涨幅0.83%,其中大金融板块非银、银行、房地产成为拉动指数的主力;相比之下创业板仅微涨0.08%。对于五月以来市场二次触底是否已迎来反转以及大金融板块行情能否延续成为当前市场疑问。我们认为市场情绪受监管因素冲击的最艰难时刻已经过去,但仍处于磨底阶段,还需耐心等待缩量整固结束信号的出现,不需过于担心踏空行情的风险。对于此次大金融板块的行情,我们认为值得关注的因素来自于是否成为下一个报团新宠,但是大板块对资金消耗较大是不利的因素,结构来看非银相对好于银行。
对此次大金融上涨的触发原因市场存在不同的观点:主要包括认为是对近期监管担忧的缓解、对降准的预期以及保险基本面改善的逻辑等。依次来看,首先,虽然前不久银监会和央行的监管表述转向温和,但是监管担忧的缓解应该体现为全市场的整体反弹,而非此次聚焦大金融的充分理由;其次,降准的逻辑昨日最终未宣布,后期可能仅能在符合预期和低于预期中选择一种情景;最后,保险行业在保费收入增加、债券收益率上行背景下基本面确实得到改善,且近期股价走势已有所反映,但无法解释银行、券商等其他大金融板块的表现,因此也非此次大金融上涨的核心原因。
从“超配补库存”视角,上涨或缘由大金融板块成为机构抱团新宠。回顾公募基金的历史行业超配数据可以看出,在2015年牛市结束后,机构对于金融地产的超配率为负并不断下降。从去年初开始市场风格再次切换,在长线资金持仓引导下,市场重回2014年创业板走牛前超配选择,成长股下降,消费股提升,这从具体行业(计算机、食品饮料、白色家电的超配率变化中最能得到体现)。而当前机构“超配补库存”尚未结束,价值发现的驱动下,大金融板块“超配补库存”需求同样将会不断加强,有望成为机构抱团新宠。事实上,近期新华保险、招行银行的走势大概率来源于机构在“超配补库存”驱动下已开始对优质金融股的涌入。
我们趋势循环模型显示,近两周银行与非银金融处于趋势循环图强势的第一象限中,即行业运动的速度与加速度均要领先大盘。但需要注意的是,大金融板块行情持续性的挑战在于存量资金市场下难以持续资金流入,目前券商板块的成交占比仍在均值下方逐渐上行,配置性价比较高。但银行板块的成交占比已经上升至2015年10月以来的高位,行业配置性价比随着成交占比的上涨而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