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认为并非4月数据降幅明显,而是前期数据被低基数抬升的过高,数据回落并不是拐点到来,而是低基数对数据的扰动正逐渐弱化的直观表现,也意味着数据本身的“含金量”和对经济的还原度不断提高。
(1)投资仍有空间。4月投资下滑的主要下拉因素来自制造业投资,而地产向上、基建基本走平。第一,我们对制造业投资仍持相对乐观的态度。4.9%的累计增速仍是去年6月以来次高点,且去年5-7月当月同比增速至少能为未来三个月提供明显的低基数,读数上应该不比4月低,带动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速不低于4.9%。第二,9.3%的增速未必是二季度地产投资的高点。本月除土地购置外的其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地产投资增速在高基数和多指标拖累之下仍然继续走高,数据本身比想象中更强劲;去年5-7月地产投资当月同比的低基数加上数据内生动力,地产投资的上行通道或仍未关闭。第三,政策面和资金面对基建投资的基本支撑未发生变化,关注4月底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监管的短期冲击,基建投资短期内或保持在相对稳定的区间内。
(2)消费在“一车一油”的对冲中保持稳定。汽车和石油及制品销售形成的对冲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后期社消零售总额变动。4月“一车一油”零售增速未发生明显波动,剔除这两个分项之后社消零售数据基本方向和波幅也未发生明显的改变。仍要强调,石油及制品零售额去年整个二季度都处于较低增速区间,有明显的低基数特征,而汽车销售基数抬高拖累消费增速,社消零售在二者对冲中保持相对稳定。
(3)贸易改善的进程并未停止,贸易数据仍有三个支撑。一是外围经济达到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好状态,全球贸易复苏的趋势并未放缓,能够支撑未来中国贸易维持在较高的景气区间。第二,不论是去年G20,还是“习特会”、中美贸易“百日计划”初步成果,抑或“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中国面临的贸易环境正在不断改善。第三,去年5-7月的出口(人民币口径)仍有一定的低基数,支撑出口持续改善。
因此,我们认为“真拐点”未至,尚有支撑经济的积极因素,政策上看“一带一路”、新区建设和中美贸易环境改善带来贸易和投资上的利好效应,资金上靠前期社融信贷增量拉动,经济在投资有支撑、消费有空间、贸易有改善的作用下,整体不会太悲观。风险仍在金融监管或影响实体经济融资,使得全年经济拐点提前到来。